談綠色金融發展 黃天牧力推五本跨世紀書籍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圖/魏喬怡攝)

綠色金融、永續發展國際趨勢金融業上市公司無不卯足勁力拼。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1日出席「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高峰論壇致詞時力薦五本書,包括:18世紀人口論」、19世紀「成長的極限」,到2007年「成長的極限30年新版」、2017年「成長的極限覺醒與共生」、2020年「午夜前的十年」。

黃天牧指出,18世紀馬爾薩斯發表人口論(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首先點出食物短缺問題,過去人們認爲人定勝天可支持食物的成長,而現今看到的雖不是食物短缺問題,而是資源的問題。也許現在食物上不見得缺乏,但人類使用太多非再生能源,已讓地球的資源不能再支撐這樣揮霍的發展與哲學

19世紀的曠世鉅作:成長的極限(Limits to Growth)也很重要。1968年有100位全球菁英成立了羅馬俱樂部,在1972年出了這本成長的極限,已告訴世人經濟發展成長永無止盡、地球資源一直被耗竭,這種策略是會被挑戰的,人類也會受影響,如今看來這本書不僅沒有因爲亙久而衰退,反而亙久彌新。

2007年「新版成長的極限」(Limits to Growth:The 30-Year Update)則點出二大概念:一是生態足跡,二是永續性的問題。

2017年則邁入50週年,「成長的極限覺醒與共生」(Come On! Capitalism, Short-termism, Population 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Planet)用諷刺手法來提醒人民,不要以爲永續發展問題不存在,不要以爲可以得過且過。

第五本則是2020年8月四大會計事務所所出的「午夜前十年(Ten Years to Midnight)」,黃天牧指出,「午夜」不是真的午夜,而是指人類的末日,書中點出四大危機氣候變遷、人口老化科技發展,財富分配不均,若人類不能用智慧處理,十年後會見真章

黃天牧強調,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出爐,永續不再是口號,而是要確實被執行,臺灣該扮演的角色、上市櫃公司該辦演的角色,公司治理藍圖3.0都有。他也指出,2019年8月美國企業股東論壇,放棄了「股東至上」主義,改採利害關係人主義,股東會討論的不再只討論股東利益最大,而是利害關係人的利益最大,包括上下游供應鏈社區,這個改變對上市櫃董監來說這是新的議題,不能再只關心公司獲利,更要關心公司永續策略、社區國家永續的關係。ESG不該只是一個議題,而是要成爲公司賺錢的策略、成爲企業DNA重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