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平:企業眼下最關鍵的變量是訂單

*本站財經智庫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黃益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60s要點速讀:

1、我們走出當前的經濟困難確實是非常複雜的形勢,需要需求端和供給側的政策一起雙管齊下。

2、我建議,在短期內無論是需求端的政策還是供給側的政策,無論是宏觀調控週期性的措施還是更中長期的結構性改革的措施,最終在短期內如果有利於提升、增加我們的訂單。我相信,對於幫助我們經濟走出現在的困難,希望能更快走上良性經濟復甦的軌跡。

正文:

我們現在的經濟確實比較困難,但現在面對的這個挑戰確實和過去不太一樣。從宏觀政策角度來看,我們現在遇到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是怎麼樣把穩增長和提質量給結合在一起。這個角度來說,我非常贊同需求端和供給側的政策因時並舉,走出我們經濟困難的時期,不但讓增長能回升,同時能實現更高質量的經濟發展。

但這裡頭確實有個問題,我們現在有這麼多的政策,有一些是短期的,有一些是長期的。從我自己的觀察來說,眼下可能最關鍵的問題是,我們怎麼樣能把經濟給穩住;穩住之後,把經濟提升起來,我們能不斷地走向高質量發展。

短期內,最主要的變量是什麼?如果我說的不對,請大家批評。

我認爲,眼下最關鍵的變量是訂單。對企業來說,最終你的經濟活動能不能擴張。如果沒有訂單,各位做投資、做企業,即便我現在很有信心對中國經濟前景,但如果手上沒訂單就沒法擴大生產,不太可能會增加投資,也不太可能僱新的人員。這樣就有兩個問題糾合在一起,訂單不是簡單地說發行就可以了。實際無論是短期的政策還是長期的政策都可以發揮一些作用,我想給大家提供一個我不太成熟的視角,眼下的關鍵變量恐怕就是訂單的問題。

最近7月份的數據比較疲軟,我認爲有一系列的因素,比如過去一些“疤痕效應”顯示出來,確實我們消費需求不是特別強勁。我瞭解到外賣行業,最近單數在上升,但單價在下降,這給我們展示很重要的信號,其實老百姓想花錢,願意消費的,但現金流不是很多或者錢包不是特別鼓。

其實今年第二季度以來,我們遇到一個比較大的衝擊就是出口,到7月份明顯下降,我們認爲,對經濟衝擊確實還是非常大。但這個變化不僅僅對我們而言,如果看周邊國家日本、韓國的經濟數據,其實出口都在下降。這也許和全世界的經濟狀況有關係,有人說在發達經濟體,大概就是美國經濟還比較強勁,剩下的都不太強勁。出口能不能回升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了的。當然,有人說是企業家信心的問題,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平臺企業如果信心不是很足,他當然不會有很強的經濟擴張的意願。這樣看起來,我們現在面對的這個經濟問題是長期問題、短期問題,國外問題、國內問題,也可能是需求問題、供給問題糾合在一起。

好消息是,過去幾個月,政府確實打了一套政策的“組合拳”,即便宏觀政策方面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央行已經有幾次降息。我認爲,更重要的所謂“組合拳”只是集中在供給側的改革措施,我自己比較關注的是三個政策: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消費。

我個人認爲,在民營企業政策上,我讀了這個文件認爲有相當力度,這裡面強調最主要的一點是“公平準入”,就是平等地對待民營企業,特別具體地提到了民營企業來參加我們國家重點項目,補短板項目以及科技攻關。如果民營企業將來能參與我們國家一些重大戰略,這對於提升民營企業的地位和提升民營企業的信心肯定是有很重要的幫助。這裡還有一些具體舉措,和我研究的金融有關,其中有個小微企業的普惠工具,一直要延到2024年年底。這對民營企業肯定是利好的消息。還提到要清理賬款的問題,就是民營企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在過去越延越長,實際成爲很重要的財務負擔。在這個文件裡提到了,尤其是國家機關、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等等,這樣一些機構對民營企業的欠款。所以,我的感覺是,我們的政策發揮,已經有比較大力度的舉措出臺了,但能不能在短期內促進我們經濟比較快地回升?我認爲,需要考慮的是,能不能讓企業家直接地看到兩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個方面的因素,政策很多都已經出臺了,怎麼樣讓企業家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對信心的支持。我的第一個建議是,能不能在這一些出臺的已經比較好的政策當中選擇幾條馬上給它落地,讓企業家知道這些政策是真的要做的,對企業是會帶來實實在在變化的。舉例,政策裡就有一條,將來鼓勵民營企業參加國家的重點項目,我們能不能找一些項目直接吸收一些民營企業來參與,我相信對企業信心的提升是會有幫助的。

第二個方面的因素,回到我一開始講的“訂單”的問題,還是很重要的問題。如果企業沒有訂單,沒有訂單就不會有收入;不會有收入,他不會有好的預期。所以,在這時候他相對保持謹慎,我相信是所有企業家都會做的事情。怎麼做訂單,怎麼樣把我們的訂單增加,短期把經濟給穩住。穩住之後,如果企業有訂單,他可以增加投資,增加就業,會擴大生產,甚至會有很大的勁頭去推動創新。他的經濟活動一開始,我們整個市場可能情緒就開始改變了,對老百姓來說有了就業;有了收入,他的消費能力當然就增加了,不僅僅是消費意願會提升,消費能力也會提升。所以,從當前的經濟問題來看,我認爲,最關鍵變量就是訂單的問題。當然,訂單不是全部的答案。訂單是幫助我們經濟走出相對比較困難的狀況,走入良性復甦軌跡一個重要的變量。

訂單的問題是廣泛的問題,不簡單是財政增加開支。當然,財政增加開支很重要,你們城投公司做得很好,同樣也可以給我們訂單。我想說的是,增加訂單的渠道可以說多樣化的,很豐富的。如果我們能想辦法把房地產給穩住,能穩住房地產的產業投資,包括老百姓的投資,它對增加訂單也還是有幫助的。

宏觀經濟角度,我們應該吸取過去,如果在一些場合有過度擴張的問題,我們應該想辦法化解這些問題,避免犯過去曾經犯的錯誤。任何時候,任何政策,我的看法,它總會是有兩面性的。所以儘可能發揚光大它好的一面,同時儘量避免減少現實不好的方面。我相信,我們看經濟政策最後歸根到底要看的一點,就是你的主要矛盾是什麼,你在採取政策措施時,認爲在當前情況下是增加財政投資擴大需求對穩經濟更有幫助,還是我防範明天效率的損失和高槓杆是更大的問題。像這樣一些問題,我認爲,要放在一起來看。

簡單總結:我們走出當前的經濟困難確實是非常複雜的形勢,需要需求端和供給側的政策一起雙管齊下。核心的問題,我建議,在短期內無論是需求端的政策還是供給側的政策,無論是宏觀調控週期性的措施還是更中長期的結構性改革的措施,最終在短期內如果有利於提升、增加我們的訂單。我相信,對於幫助我們經濟走出現在的困難,希望能更快走上良性經濟復甦的軌跡。這是我們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

(整理自黃益平於2023年8月31日在“第十一屆財經中國V論壇暨新城投高質量發展峰會”上的發言,未經本人審定。)

本站財經智庫(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財經智庫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