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魚鴞嘿美孵蛋要隱私!1歲小豬學獨立 健檢性別出爐

小豬搬進單身宿舍。(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黃魚鴞最近也進入繁殖期,嘿美分別在2月2日和22日產下1顆蛋,爲了讓嘿美和配偶愛洛能安心繁殖,園方將牠們首度於去年成功繁殖的孩子小豬健康檢查,並移到單身宿舍展開獨立生活。

嘿美平常總是站在樹枝上休息,小豬和爸爸愛洛則會一起站在更高的圍牆上,但自1月中旬起,保育員發現嘿美開始長時間待在巢箱中,愛洛也有護巢的行爲,同時會把食物叼回巢箱獻給老婆,種種跡象顯示黃魚鴞爸媽已經進入繁殖期。

保育員2月初發現,小豬竟然會跟爸爸一起保護鳥巢中的媽媽,當保育員進入展場餵食的時候,牠們立刻飛下來,停在低層的棲架威嚇保育員,甚至張開翅膀做勢撲擊護巢。園方考量小豬已經滿1歲,也到了該離巢的時間,於是另外準備了一個欄舍空間給小豬,在搬移的同時進行抽血、拍攝X光等健康檢查,測得小豬體重3.09公斤,是隻雌鳥

▲愛洛在孵蛋期會幫忙守衛巢箱,並提供嘿美食物。(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夜行性的黃魚鴞生性敏感,尤其在孵蛋初期可能因干擾而棄蛋,去年保育員嘿美孵蛋初期,唯一的觀察途徑就是透過監視器,直到過了32到33天的孵蛋期,才用自制超長的探巢器清楚地看到毛茸茸、胖嘟嘟的小豬。

黃魚鴞的蛋,顏色、大小就像白色乒乓球,2月2日保育員曾在巢箱外發現一顆棄蛋,22日再度發現嘿美產下另一顆,目前嘿美仍整天窩在巢箱內,愛洛則持續站在高處守護,外加擔負起提供食物給嘿美的重責大任。

▲▼保育員只能透過監視器監看黃魚鴞的狀況,否則嘿美被打擾可能棄蛋。

黃魚鴞是臺灣貓頭鷹體型最大的一種,也是唯一生活在溪流附近的貓頭鷹,以溪流附近原始林大樹、大型蕨類樹洞爲繁殖育幼場所。雖然廣泛分佈在臺灣中低海拔,但隨着道路開發及農業開墾,自然溪流與原始森林持續減少,對黃魚鴞族羣影響很大。夜行性的黃魚鴞以水生動物或兩棲類動物爲主食,腳趾沒有羽毛,趾腳底有棘狀肉墊,方便捕捉水中動物。

▼嘿美專心孵蛋,順利的話32到33天就會有小雛鳥破殼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