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擊穿2% 未來仍有下降空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葉麥穗 廣州報道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調的同時,貨幣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也節節走低。同花順數據顯示,當前貨幣型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再次跌破2%關口,僅爲1.96%,超過5成的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不足2%。最大的貨幣基金——天弘餘額寶的最新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跌至1.8%附近。展望後市,業內人士表示,多次降息降準之後,排除月末季末等突發流動性困擾,貨基收益率中樞會逐步下移,不過從目前來看,未來下降的幅度有限。

貨基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

春節過後,流動性快速進入寬鬆狀態。截至3月18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種上行0.8個基點,報1.754%。7天Shibor上行1.6個基點,報1.87%,均處於2%之下。此外2周、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以及1年期的品種收益則集中在2.0%到2.28%之間。

從回購利率表現看,DR007加權平均利率下降至1.8789%附近,與政策利率基本持平。整體來看,流動性處於穩定偏寬鬆的狀態。

在此背景下,貨幣基金的收益也出現下滑。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3月19日,全市場貨幣型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爲1.96%,跌破2%關口。這一數據與元旦前後2.42%的平均水平相比最多回落46個BP。

從收益率分佈看,目前有452只貨基近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佔比52.2%成。規模最大的貨幣型基金天弘餘額寶,最新收益率爲1.801%,較1月3日 2.453%,下跌了65個BP,下跌趨勢明顯。

目前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的貨幣基金是銀華活錢寶貨幣D,最新的收益率爲4.983%,其次是安信現金管理貨幣B和A,7日年化收益率分別爲4.963%和4.712%,其餘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則都在4%之下。有11只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擊穿1%,其中最低是金鷹增益貨幣ETF,7日年化收益率爲0.158%。

東吳證券分析師李勇認爲,2020年以來,在貨幣淨投放量較低的時期對應的利率基本也呈現下行趨勢,因爲公開市場操作作爲央行調節市場流動性的工具,在操作量較低時意味着市場中流動性充裕,融資成本較低,利率必然呈現下行趨勢。今年兩會期間,央行行長潘功勝表示“目前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平均爲7%,後續仍有降準空間”,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強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與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後續經濟將以提高存量資金效率爲主要着力點,貨幣政策配合積極財政政策形成合力。利用認爲央行大部分情況下是通過逆週期調節貨幣淨投放來維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水平,後續利率整體保持低位的趨勢不會改變。

通常來看,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一般由三個因素決定。一是資金利率,資金利率高貨幣基金的收益水漲船高,反之則低;二是資產期限,通常來說期限越長收益越高;三是槓桿倍數。

未來仍有下行空間

雖然貨幣基金收益率不斷下滑,但是規模卻在不斷上漲。3月18日晚間,中基協披露2024年2月公募基金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月末,公募基金總規模29.3萬億元,總份額28.02萬億份,基金數量11643只,三項數據均創新高。

截至2月末,貨幣型基金總規模達12.78萬億元,規模環比增加8542億元,環比增加7.16%。2月環比增幅加速,1月貨基規模環比增加超6800億元,環比增長5.72%。

對於貨幣基金量價背離的情況,市場整體還是認爲,開年權益資產表現得較爲震盪,避險情緒一直處於高漲的狀態,因此雖然收益不斷走低,但是仍舊吸引了不少資金涌入。

中信證券明明團隊認爲,貨幣市場基金規模的影響因素主要還包括市場避險情緒、替代品競爭、收益水平等。

鉅融資產研究總監馮昊坦言,今年以來債市除了受基本面疲軟和流動性寬鬆兩個有利因素影響外,還有一個重要邏輯是“資產荒”。由於地產和城投的融資節奏並沒有明顯放鬆,因此這兩塊傳統上可以提供穩定收益的資產(債券、非標等)持續萎縮,大量資金需要重新配置。此外,目前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仍有反覆,地產風險、經濟承壓等利空因素尚未完全釋放,市場資金傾向於安全性較高的固收類產品。導致規模顯著上升。

展望貨基的收益率走勢,多位行業人士表示,貨基整體收益率中樞可能會小幅下行,不過幅度有限,新的流動性水平可能逐漸企穩,財政支出情況將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天弘基金固收基金經理王昌俊認爲,未來一段時間,財政收支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需要密切關注政府債券的發行進度。根據各省公佈的地方債發行計劃,3月份將發行超1萬億元地方債,疊加國債季節性淨髮行0.1萬億~0.2萬億元,3月政府債券淨融資大概率接近1萬億元。3月本身是財政投放大月,對超儲形成補充,只要2月份政府債券淨髮行不超2萬億元,除了稅期和跨季會有時點擾動,整體將趨於寬鬆。

國泰君安分析師張孫齊也在研報中表示, 市場博弈寬鬆預期熱度不減,長債利率震盪下行。短端資金成本約束下,利率下行幅度或有限。當前30年國債、10年國開與10年國債期限利差已被壓縮至歷史低位,超長債及部分長債配置性價比較低。如果二季度利率債供給量明顯增長,或機構止盈,長債或面臨一定程度調整。中長期看,實體融資利率偏高,長端利率大概率呈現下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