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認爲中國疫情「相對可控」 指經濟有望V型快速復甦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今年大陸經濟運行造成巨大影響。(圖/路透

記者陳政錄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面影響大陸經濟運行,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當地時間12日說,就經濟前景而言,她認爲對中國的「總體影響相對可控」,接下來最有可能的情況是「V型」增長,也就是下跌後的快速復甦。

喬治艾娃說,IMF正在收集數據評估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影響,其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就前景來說,隨工廠重新開工、庫存得到補充,中國經濟有望迅速復甦;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V型」增長,即經濟活動出現下滑後迅速回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圖/路透)

她進一步表示,與2003年SARS疫情爆發時相比,中國經濟對世界意義要「大得多」,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從8%升至19%,亞洲全球其他地區一體化程度也更高。隨着中國經濟逐步回暖,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程度有望得到控制。

事實上,在疫情爆發初期,由於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於一月中籤署完成,當時喬治艾娃曾判斷稱,今年中國大陸GDP成長率可望繼續「保6。」

但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疫情爲「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各國航空公司取消航線企業復工受阻後。喬治艾娃說,立即影響是明顯的,旅遊業觀光業製造業將受到衝擊。但她也強調,現在論定武漢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衝擊言之過早。

崑山臺商復工後,加強消毒檢疫措施。(圖/取自崑山臺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