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torGroup創始人楊正大:人工智能是實現個性化教育的關鍵

近日,在線教育獨角獸企業iTutorGroup舉行二十週年慶典。iTutorGroup創始人楊正大在慶典上宣佈,未來,公司將在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和教育公平方面持續發力。慶典結束後,楊正大接受了媒體採訪,暢談在線教育的發展趨勢和iTutorGroup的企業願景

人工智能是實現個性化教育的關鍵

2017年,iTutorGroup營收3.5億美金,毛利率82%,比同行業高出約40個百分點。楊正大分析,這主要得益於公司在人工智能上的投入,且經過十幾年的積累已經比較成熟了。

“教育是一個非常注重運營的行業,人工智能可以帶來很多運營上的運勢,包括師資匹配、銷售管理、市場運營等方面,把原來由人做判斷的事情交給系統,進行精準分析和資源匹配。”

舉個例子數據分析發現,只要一個客戶一個月上超過16堂課,那他的續約率就會超過90%,甚至於,可以在客人加入的第一天就知道他的退費機率是多少。最終,根據人工智能的優化,iTutorGroup一個月的退費率只有約0.2%左右,一年的退費率在2%至3%之間,而整個行業的退費率爲12%至15%。所以,客戶的滿意度是非常高的。

早在1998年創立公司時,楊正大就明確了要做一個數據公司,很早就開始進行數據採集和標籤化。

“從基因上看,我們這個團隊非常有數據基因和互聯網基因。2008年,我們成立了大數據部,現在改叫AI部門,目前商業端有四十多人,數據端有二十多人,整個團隊八十多人,在業界是非常龐大的。”

“我把教育當做一個高尚的服務業,本質就是資源匹配。”楊正大強調。

未來,人工智能在教育場景裡的應用方向是做到個性化,而且是大規模更細緻的個性化。包括:第一,宏觀上的個性化,每個人的學習進度都別人不一樣,因爲其中存在個性化需求。第二,微觀上的個性化,就是在每一堂課中間進行個性化互動。想要實現個性化,必須在前期進行大數據的蒐集,選取最好的算法進行分析,得出可靠的結論。

所以,iTutorGroup未來最大的投入將花在課堂內算法的應用上。

目前,教育行業尚沒有出現千億市值的特大公司,楊正大認爲,如果存在這樣的可能性,那一定是通過發展人工智能+教育來實現的。

“將人工智能應用到教育的個性化發展上,這是未來教育公司的最佳形態。”

產品創新打造行業核心競爭壁壘

現在,教育行業的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傳統教育機構轉型,新興線上教育服務平臺不斷涌現,連一些純技術公司也加入了教育競爭的行列。

對此,楊正大表示,越多人進入越好,因爲現在還有97%的人沒有享受到在線教育的便利,生態圈還沒有完整地建立起來,需要更多的人和資源進來。目前,尚且沒有一個大數據公司是專門爲教育行業提供服務的,隨着競爭越來越激烈,行業周邊的協助廠商會出現,大家會設計出對消費者最有利的方案,促進線下市場更迅速地轉化到線上。

“現在在線教育只是一個風口,但我可以肯定地說,三年之後,它絕對會有一個大爆發。”

屆時,線下和線上將會出現一個全面翻轉的轉折點。線上的發展將會非常快,所有的培訓機構基本上都會轉成以線上爲主。但不會完全取代線下,只是大家的角色會漸漸地不同,線下會更多地去思考什麼是必須要在線下做的?什麼是必須要比較多的人在一起做的?

楊正大強調,這個爆發點是指整個教育市場的爆發點。

整件事情的推進離不開這幾個點:首先,這要靠資本驅動;其次,90後的新生代父母對於在線教育的認知跟以前不同了;第三,要靠產業鏈的推動,也就是所謂的生態成熟。

在這種形勢下,對於教育機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在產品上做出區隔性。

“靠營銷、靠客戶介紹客戶、靠搶老師,這些都只是周邊的事情。真正起到核心作用的是產品的打造,必須讓人工智能在產品裡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讓個性化在產品裡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楊正大強調,教育行業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是單行道,不會有回頭路

流量思維難以發展商業閉環

現在,在線教育正處在投資風口上,很多人認爲這是一個燒錢的行業,一個暴利的行業。

“我不這麼認爲。”楊正大表示。

以互聯網思維來看,如果能夠透過燒錢拿到很大的用戶量,並且這個用戶量可以變成行業的進入壁壘的話,那是可以去燒錢的,比如滴滴微信。這些應用具有網絡外部性,簡單地說就是,更多人加入可以讓已經加入的人獲得好處,而且轉移成本會越來越高。

楊正大認爲,這幾個特徵都不存在於教育行業。

“首先,教育行業不是贏者通吃的。你在一家機構沒有學好,可以立刻轉移到下一家,沒有任何轉移成本。現在很多公司不斷融資,搶老師、搶學生、搶市場,這不是經營教育行業的原則。相反,錢應該更多地投入到產品研發上。20年來,我們見過無數形態的競爭,我的標準就一個,把關注點放到客戶和產品身上,因爲客戶最後選擇的永遠是產品。”

楊正大強調,到目前爲止,流量生意在教育行業難以做大。

“有的機構通過內容產生流量,有的機構通過工具產生流量,這些都沒有辦法形成一個閉環的商業模式。因爲客戶不願意在互聯網上爲任何可以大量快速複製的內容付費,互聯網的精神是免費的、分享的,邊際成本是零的東西在互聯網上很難有邊際收入。”

但是,客戶願意爲服務付費,不論這個老師是在線上還是線下。楊正大介紹,市場還在普遍使用傳統錄播課件教材的時候,我們已經堅信真人在線教育是未來,所以iTutorGroup在十幾年前涉足線上時,便篤定做在線真人英語培訓,而不是“線上自學”的社區、內容、工具。

同時,楊正大強調,教育不是一個暴利的行業,甚至是一個很難商業化的行業。

“從教育層面,我們可以區分出兩大塊:自學和跟老師學。線上自學就是公開課,而我們做的事情是線上跟老師學,其實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產業。很多人把Coursera等線上自學公司叫做線上教育出版公司,因爲它們沒有互動,做出來一份教材幾千人看,這是製造業思維。然而,教育需要的是非常個性化的服務,這個是比較難做的部分。”

整合客戶需求 實現“平臺即服務”

從比較長遠的角度看,楊正大想打造的是一個綜合的教育平臺,科技服務是供所有品項使用的。

“教育+培訓,其實是一個極大的行業。我腦子裡看到的畫面是這樣的:左邊是我的老師,右邊是我的教材,最上面是我的客戶。我可以把老師叫做expert或者professional,把教材叫做content,最終通過一種產品,把他們推給客戶。”

這是一個涵蓋不同領域的大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同一類型的客人可以叫一個名稱,比如職業人士就叫VIP professional,可以做會計師考試律師考試、公務員考試、烹飪廚師等,最後所有項目聚合成一個平臺,然後互相打通,實現“平臺即服務”的目標。

如果要對標,楊正大覺得這種模式和亞馬遜比較相似,但也可能會有一部分業務變成PaaS的平臺。

“舉個例子,我知道某個客戶屬於高風險投資人羣,就可以推送一個高風險的投資理財產品給他,在這個過程中,投資顧問就要提供很多的諮詢,依靠平臺進行技術支持。其實,諮詢就是教育行業的一個分類。再比如,你要和一個人打官司,你根本不懂法律條文,就要請律師教你相關的知識內容,律師通過平臺的技術對你進行判斷,然後跟你一起工作,這也是一種教育的過程。當然,我們也可以把這個變成針對未來會計師或律師的培訓課程。所以,我把這個核心的點叫做SaaS,service as a service。將所有的客戶、教材、教師串起來形成閉環之後,就形成了platform as a service。”

這種模式就是在線的真人互動服務。

平臺做起來之後,每個人都能在上面找到他希望合作的模式。比如,線下培訓機構需要使用這個平臺,上線之後根據自己的需求定製服務,可以和其他機構進行流量分享,也可以單獨運作不跟別人分享流量,願意分享流量的話就有更多的獲客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流量分享機制和相關的利益分配模式,是關係到平臺能否成功的關鍵。

針對這個問題,楊正大進行過深入研究。

“我很早之前就有了做平臺的想法。那麼,到底是他帶給平臺的流量多?還是平臺帶給他的流量多?這裡有一個平衡,最主要的就是大家互相有利益的綁定。這裡面存在非常多的機制,重點是平臺要給客戶提供不同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