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長線投資 複利效果更強

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五人就有一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而國人平均壽命爲79.84歲,若要65歲後就計劃仰賴退休金生活,得確保退休金至少能支付未來15年的生活所需,退休金是否足夠,或是能夠支應較平均壽命更多年的長壽族羣退休生存所需,已是超高齡社會下的共同課題。

面對物價成長、市場起伏,原有的退休金實質購買力可能面臨縮水亦應有所準備,除可透過傳統儲蓄方式準備退休金外,亦可依照個人投資風險屬性,盤點退休後每月所需支出,進而設定出退休金整體目標,依此選擇適合個人長期理財的投資標的規畫理財佈局。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2022年調查顯示,有6成民衆在38歲至40歲左右開始準備退休金,不過該年紀的民衆通常都爲家中的經濟支柱,身上多同時肩負繳納房貸、奉養父母及照顧孩子等支出壓力,倘若至40歲纔開始準備退休金儲蓄,難免有蠟燭多頭燒的壓力。

專家表示,較理想的方式是將退休金儲蓄時間拉長,以中長期規劃的方式進行準備,投資也能達到複利累積的效果,也因儲蓄時間拉長爲中長期規劃,更需考慮到通膨對退休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