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加註連技師劉華兵

新華社甘肅酒泉9月15日新媒體專電題:人生,與火箭加註緊緊捆綁——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加註連技師劉華兵

新華社記者國利王婷曾濤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加註室指揮控制大廳天宮二號發射前的一次火箭燃料加註演練正在進行。

“開始加註!”

號令傳來,加註連技師劉華兵立即按下加註泵啓動控制按鈕,然後緊盯眼前的加註系統顯示屏,與此同時,兩隻手熟練地在操作檯上按動按鈕。

眼手分離,而又眼手合一

劉華兵在加註系統工作了22年,這些動作早已輕車熟路,但他沒有絲毫鬆懈。從一名新手成長爲火箭加註分隊分隊長的他說:“我的人生,是和火箭加註緊緊捆綁在一起的。”

“按流程操作就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1994年,劉華兵從四川江油老家來到了西北戈壁。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剛滿20歲的他對火箭燃料推進劑加註內心是很恐懼的。

火箭燃料推進劑是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易燃易爆,偏二甲肼是一種毒性物質,吸入後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直到1996年的一天,他第一次跟着班長接觸火箭燃料,那種發自內心的恐懼感纔有所緩解。

那是一次衛星發射任務前的燃料庫房迴流,系統閥門出現問題,他跟着班長去庫房進行檢修

天有點熱,剛穿上防護服,劉華兵就出了一身汗。

他拿着扳手,擰開閥門。四氧化二氮從閥門裡泄出,和空氣接觸迅速產生一股紅棕色氣體。視線受阻,他一下子什麼都看不見了。

劉華兵下意識地扔下扳手就跑,忽然發現班長並沒跑出來。他又重新回到庫房,紅棕色的霧氣中,班長一直在處理故障

“照着流程處理,加強對自身的防護就可以了。”事後,班長對他說。

“從此我對火箭加註就沒有那麼大的恐懼心理了。”劉華兵說,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直到現在,他都經常和新手說:“不要光顧着恐懼,熟悉好設備,遵守好流程,防護好自身,火箭加註並不可怕。”

“設備越來越先進,可靠性越來越高”

劉華兵說,這次天宮二號的加註系統是全新的,其冗餘設計理念、人機友好界面、安裝在各個操作間高清攝像頭,和火箭與燃料庫房之間建立的光纖通信有效提高了燃料加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記者在指揮控制大廳裡看到,一塊大屏幕將所有加註系統的設備工作狀態都顯示了出來,設備狀態正常與否,一眼就能看出來。

22年前,劉華兵剛開始從事這項工作時,人工操作還佔很大比重。

“所有的設備都是手動控制,比如加註氣動球閥,每次任務都需要人工去現場挨個打開閥門,費時費力。”他說。

1998年之後,換上了智能化系統,開始通過軟件去控制設備,監測設備的溫度、電壓電流等。

“系統和設備更新越來越注重保障加註操作手的人身安全。”劉華兵話鋒一轉,“雖然系統更智能化了,我們仍然要強調風險意識,像矇眼操作等依然是我們的訓練課目。”

每次新系統使用之後,由加註操作手提出建議,軟件室再對軟件進行不斷更改,設備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劉華兵見證了整個過程,在他眼裡,加註系統的發展變遷是中國航天事業的一個縮影,“中國的航天事業正走在一條輝煌的道路上。”

“可一想起火箭,就還是捨不得”

“我也曾動搖過。”劉華兵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心路歷程。

妻子兩地分居16年,劉華兵對家裡完全照顧不上:妻子生病住院,只能帶着孩子病房……每每想起這個,劉華兵就說不出話了,這是他的“痛點”。

汶川地震中,家裡房子塌了,劉華兵沒幫上忙。神舟九號飛船發射的前一天進行火箭加註,劉華兵接到家裡電話:發洪水了,啥都衝沒了。

這裡,發射場傳來號令:“各號注意,準備加註。”劉華兵不得不扣上電話就去執行任務了。

幾個小時後,當完成任務的劉華兵把電話撥回去,才知道一家人已經被武警營救了出來。

那是他內心動搖最厲害的一次。他說,自己想在父母面前盡孝,想和孩子拉近些距離,想分擔妻子承受的壓力,“但是,想起火箭,還是捨不得。”

22年,他見證了發射場的建設,見證了東風航天城的發展。原先靠寫信和家裡聯繫,如今有了暢通無限的移動網絡;原先幾乎與世隔絕,如今現代化的公路網絡四通八達:過去風一刮就滿頭滿臉沙土,現在現代化的生活區綠茵滿眼。

“我的人生和加註分不開了,就這麼一直幹下去吧。”劉華兵說。

(原標題: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加註連技師劉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