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海科館「I幫盲」 助視障「看見」博物館

國立海科館推出國內首套視障深度導覽,讓視障也能用摸的看見博物館。(海科館提供/許家寧基隆傳真)

視障者摸到栩栩如真的鯊魚模型,露出驚訝表情。(海科館提供/許家寧基隆傳真)

海科館透過觸摸等體驗,幫助視障者看見博物館。(海科館提供/許家寧基隆傳真)

國立海洋科學博物館引進國內第一套博物館視障深度導覽「I幫盲」,20日邀請30名雙眼全盲視障者,親手觸摸到館內的鯊魚標本,感受像砂紙般的觸感,個個露出驚喜表情,希望帶領更多視障者走入海科館,用聽的、用摸的也能「看見」海洋。

中華電信與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合作,推出視障無障礙App(語音隨身助理),不僅出發前就可先閱讀海科館相關資訊,在博物館現場,也藉由推播訊息瀏覽展品的詳細介紹,更可透過文字影像辨識掌握周遭環境,讓視障參觀博物館一樣方便無障礙。

海科館長陳素芬表示,海洋教育目的,希望讓不同的對象,透過適合方式來了解海洋,海科館特別發展融合聽覺、觸覺嗅覺感官探索的海洋體驗活動,以實物觸摸爲主,口語描述爲輔,藉由視障者手指敏銳的觀察,互動與討論,揭開海洋神秘的面紗

視障電腦工程師張金順說,第一次觸摸到海科館鯊魚的標本,感覺真的很震撼與感動,感謝中華電信能舉辦這個活動,有很多熱心志工,加上有海科館專業解說與無障礙的 App,讓他能「看見」博物館的豐富,幫助我走出來面對更多元的世界

海科館指出,此次也邀請兩棲爬蟲動物特展廠商一同響應,共同打造友善平權的海洋教育環境。未來海科館仍將持續進行感官體驗活動,帶領更多視障者走入博物館,一起感受海洋無窮的魅力,讓更多民衆走入海洋、親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