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師陷執勤、隔離循環!3歲兒「隔窗討抱抱」 她崩潰:幫幫我

機師的3歲兒子只能隔窗討抱抱。(圖/機師工會

記者李宜秦臺北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航空業工作性質特殊,經常性陷入工作與檢疫循環中,近9成的機師無法享有正常的日常生活,甚至有機長返臺後無法與3歲兒子相聚,兒子只能隔窗「討抱抱」。機師工會舉例,機師執飛3次長航班,等於足足一個月都沒有休息時間,只能不斷的飛航與隔離。

機師工會表示,有56%機師出現較過往嚴重的失眠問題;71.5%感受到較過往更大的精神壓力;89%認爲無法享有正常的日常生活。此外,有81.9%的機師在「體能維持上」出現問題,71.3%的機師在就醫上遭遇到困難。

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指出,一名女機師返臺後要檢疫,導致3歲兒子只能在窗外看着媽媽,隔窗「討抱抱」,還拿着一朵想花想要送給媽媽,組員向工會求助「求求你幫幫我,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她也指出,有的機組員爲了隔離,無法見家人最後一面,這種執勤、檢疫無限輪迴的情形已長達一年,對機組員的身心健康影響甚巨。

▲機組員執勤現況。(圖/機師工會)

機師工會舉例,飛航3次長程航班,行程表包括2/19-2/22 臺北-洛杉磯-臺北;2/23 在臺檢疫;2/24-2/28 臺北-紐約-臺北;3/1-3/3 在臺檢疫;3/4-3/7 臺北-舊金山-臺北;3/8-3/14 在臺檢疫,等於整整一個月沒有辦法離開工作崗位社區活動

▲機組員陷入執勤、隔離的循環中,難以過正常生活。(圖/記者李毓康攝)

而機師執勤飛航與外站期間,防疫現況的流程則包括到航空公司報到、搭乘專屬接駁車、每天量體溫兩次、線上登記、機場全程口罩手套飛機上全程戴口罩與手套、飛行至外站停留外站過夜、離開機艙旅館、搭乘接駁車至旅館、進入旅館後至執勤前均不得外出、執勤前搭乘接駁車離開旅館。結束飛行任務的期間完全沒有自己的「放風」時間。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醫師林劭華也補充說明,研究顯示,飛航組員心理壓力狀態比其他受試者高許多,並呼籲,相關單位應擬定政策,降低機組員心理壓力,畢竟機組員壓力與飛航安全息息相關。

民航局則表示,維護飛航安全爲民航局首要之任務及目標。在兼顧國內防疫安全需求下,本局除督促航空公司落實機組員防疫管理,也將持續要求航空公司妥爲規劃派遣作業,加強機組員身心關懷諮商機制,避免發生個別組員身心負荷過重影響飛安或健康之情況。對於從業人員所反應相關問題,民航局也將繼續與指揮中心討論,尋求更完善的防疫機制。

衛福部也迴應指出,對於機師檢疫因時間過長出現憂鬱症,甚至外出被歧視等狀況,衛福部長陳時中今(26)日出席社工司活動迴應,有看到相關反應,所以先前居家檢疫加到7天后,很快就降到5天,「之後很快又會往下降」。他也坦言,所有國際航班機組人員都會遇到相同困難,只是臺灣算是抓的比較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