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持證上崗”緣何引發爭議?專家:應鼓勵家長自覺參與

來源:法治日報

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需要持證上崗的職業。”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正在漸漸發生着“變化”,家長們可能也需要持證上崗了。

浙江省教育廳公佈了《浙江省教育廳關於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杭111號建議的答覆》。

浙江省教育廳6月30日向浙江省人大代表丁杭纓作出的《關於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杭111號建議的答覆》中提道,杭州市上城區推行“星級家長執照”,基於數字家長學校學習數據,對“父母持證上崗”進行了有效探索。計劃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將在浙江數字家長學校試行家長學習積分制,待時機成熟時在全省推行。

這一消息迅速登上熱搜,除了對父母持證上崗的獵奇心理外,對於是否有必要推行這一制度也引發爭論。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作爲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全民素質和社會進步程度。”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不必過分解讀持證上崗,父母是否能夠拿到“執照”並不重要,其根本目的是讓家長們重視家庭教育作用,掌握科學的育兒之道,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多地探索“父母持證上崗”

丁杭纓代表提交的《關於在浙江省推廣“父母持證上崗”的杭州上城經驗的建議》中所提到的杭州上城區,在2017年發出了國內第一張星級家長執照。

時間回溯到2017年5月16日下午,馬先生拿到了編號爲“00001”的星級家長執照,成爲第一名持證上崗的家長。

因爲孩子在上城區清荷幼兒園讀書,馬先生了解到上城區要打造一個星級家長執照工程,一直不太懂育兒經的馬先生決定嘗試一下。

“關注公衆號完成註冊後就可以開始學習了,課程多以視頻爲主,不少比較困惑的問題,都能找到答案。”孩子不愛喝水的問題曾經讓馬先生苦惱不已,每次都是用強硬的語氣強行命令,以孩子哭鬧收場。在觀看了相關育兒視頻後,他懂得面對孩子不想做的事情需要使用溝通技巧去引導,一句“寶寶,爸爸也累了,我們一起去喝水好不好”就輕鬆破解了孩子喝水的難題。

上城區教育局局長項海剛介紹說,星級家長執照工程主要面向0到15歲孩子的家長,按照孩子年齡段分爲5個階段,每個階段學滿100分自動生成一張星級證書,內容包含家庭教育指導家校溝通、親子活動等,主要是小視頻形式,視頻主要由上城區的育兒、健康專家名校名師參與錄製。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星級家長執照”學習平臺註冊家長已超過9.3萬名,頒發星級執照4.2萬餘張。

在上城區的試點基礎上,2020年,浙江省數字家長學校在“之江匯教育廣場”平臺開通,目前已向全省參與數字家長學校學習的家長髮放學習電子證書22萬份。

記者注意到,除了浙江省,還有一些地方對家長培訓進行了一些探索。2020年8月,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推出了“4C”家長培訓制度,所謂4C是指作爲一名稱職的家長,應具備和諧關係、關愛身體、維護心理和引導學習這4種能力首字母簡稱,完成培訓及考試的家長會獲得學習結業證書。在“4C家長”制度的試點學校,在孩子入學報到時,家長也要出具學習結業證書。

廣東省中山市也在幾年前探索過“孩子要上學,家長先上課”的模式,中山市東區開發了家長學校網上學習平臺,家長視頻學習累計積10學分,才能登錄新生報名系統

爭論折射家庭教育焦慮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這些話雖然無人不知,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當今教育中,更多地強調學校的教育責任、孩子的學習能力,在不少家長看來,學校承擔着孩子教育的一切功能,升學焦慮則依靠多給孩子報補習班來緩解,卻唯獨忽略了自身的教育方法

上海17歲男生在高架橋上和車內母親發生矛盾,一氣之下跳橋身亡;遼寧葫蘆島一母親因孩子不認真上網課,將其拉到海里“嚇唬”……一個個真實案例的背後恰恰體現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更加凸顯了強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通過“持證上崗”讓家長接受教育,提升家長育兒觀念和科學技能,贏得了一些網友的支持。

但也有網友認爲這一制度是“形式主義”,父母本就要爲工作奔波,如今不少學校留的作業還需要家長來輔導,再增加一項“考證”任務,家長的負擔就更重了。家長爲了積分只能是機械性刷題,難以真正走心學習,只會流於形式。

北京市大興區小學教師樑旭最近和一些家長談到了“持證上崗”的話題,她發現之所以部分家長會有牴觸情緒,是因爲把關注重心過多放在了“考證”這件事上。

她認爲“持證上崗”的說法有待商榷,容易給家長一種強制性、束縛性的感覺,從當前網絡上的爭論也不難看出,輿論的分歧既體現出了家長對家庭教育日益重視的趨勢,也折射出家長在子女教育這件事上的疲憊與無措。

“不要過分解讀所謂的‘考證’,推行父母‘持證上崗’並不是單純爲了給家長髮一張‘證書’,更不是爲了給家長添負擔,而是告訴家長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遇到問題時該怎麼做,提升家長的教育觀念和能力。”儲朝暉介紹說,在一些西方國家很早就開始推行鍼對家長的親職教育,目的是爲了讓父母認清自己的責任,掌握一些與孩子溝通、關注孩子心理變化的基本技巧和知識。

不宜強制推行“持證上崗”

除了丁杭纓代表外,還有不少人大代表關注到了家庭教育問題,並提出過家長持證上崗的建議。

2020年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曾提出,當前家長自身的素質與教育能力參差不齊,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對不履行家庭教育責任的家長缺乏有效制約,建議儘快對家庭教育立法,明確家長職責,父母需持證上崗。

今年1月20日,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標誌我國的家庭教育正式納入法治化軌道。

一些業內人士建議在草案中加入父母持證上崗的規定,使其成爲一種常態。

儲朝暉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爲如果強制要求家長進行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家長負擔,也會增加家長的牴觸心理,反而不利於家長親職教育的推行。此前個別地方將家長學習積分與孩子入學相掛鉤的嘗試,儲朝暉認爲值得商榷,畢竟從法律上來說,任何機構對孩子正常入學都不應設置先決條件

家庭教育法草案明確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自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明確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創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

“在法律中予以明確,已經充分體現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必要性。”儲朝暉認爲,還是要在加大宣傳、提高學習課程質量上下功夫,這樣才能鼓勵家長自覺參與到親職教育中。

如何爲孩子挑選玩具;孩子間發生衝突怎麼辦;如何讓孩子擺脫網絡沉迷;考試受挫後如何撫慰……樑旭看了浙江省之江匯教育廣場數字家長學校的一些視頻課程,發現其中很多問題都是家長曾經向她諮詢過的,針對性很強。

“通過系統、專業地線上學習,讓家長們掌握基本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解開縈繞在心頭的教育困惑,強化家校聯繫是很有意義的。”樑旭認爲,如何讓更多的家長感受到這些課程的價值,願意主動去學習,是推動這一制度的關鍵。

教育部門重視家長親職教育的培養,推出學習平臺鼓勵家長進行學習是值得肯定並應該推廣的。”儲朝暉指出,在宣傳上應避免對“持證上崗”概念的過度渲染,證書、獎章應該作爲給那些願意花時間學習先進教育觀念、提高育兒水平的家長的一種激勵,但不宜強制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