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真問題是什麼?

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真問題是什麼?

針對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1月28日,教育官網發佈的《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404號(教育類410號)提案答覆的函》表示,將從加強體育教師配備、加強學校體育制度頂層設計、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及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問題研究等方面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教育部的答覆,應該說“中規中矩”,培養男生陽剛之氣,顯然需要加強體育鍛煉,擁有強健的體魄,以及加強心理教育,培養堅強的意志。但是,輿論還是有爭議,爭議不在於解決問題的措施,而在於“男性青少年女性化”這一問題是否成立。

其實,早在多年前,“男生危機”、“拯救男生”等話題,就曾引起輿論關注。我國還有高中專門成立了“男生班”。而對於“男生危機”、“拯救男生”,輿論一直有不同意見,有人質疑是以模式化形象要求男生,還是在強調刻板性別認知,而非倡導性別平等。

筆者看來,政協委員提案關注男性青年女性化這一問題,並非出於強化性別認知,而應該是基於對當前男性學生成長存在的實際問題而進行呼籲。從具體現實看,在學校教育中,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女性教師的比例都越來越高,幼兒園階段的男教師比例還不到2%;在家庭教育中,母親也承擔主要的角色,不少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是缺位的;在社會教育中,電視劇電影等塑造的男性明星,有不少爲非陽剛一類,這對正處於追星年齡的學生,會有很大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

而這種現實,也必然使不同的羣體對“男性青少年女性化”這一話題,會有不同的立場,比如,有一些人並不支持高校舉辦免費師範男生專業,以及學校招聘教師時更青睞女教師,以此提高男性教師比例,質疑這是性別不平等;還有不少粉絲,反對別人對自己崇拜的偶像指指點點聲稱他們就喜歡這一型;當然,還有不願意承擔家庭教育責任的父親,也會覺得“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誇大了。

事實上,所謂的“男生危機”、“拯救男生”、“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等,都只看到男生的問題,而並沒有關注、分析女生的問題。以筆者之見,當前的教育,對學生的獨立性責任心,以及自立、自強意識的培養不夠,纔是更值得解決的。全社會需要關注的是給所有青少年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總體看來,我國給青少年的教育並不完整。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國一直強調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然而,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辦學導向下,存在體育、勞育美育邊緣化的問題。教育的使命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做人,要在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的同時,進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但當下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重視知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嚴重缺失。這些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塑造、意志品質磨練,十分重要。

這些問題在國家層面都已經引起高度關注。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提出基礎教育要“五育並舉”,必須給學生完整的基礎教育。去年,中辦、 國辦先後發佈《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都旨在解決不重視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問題。但必須意識到,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還存在只關注學生與升學相關科目成績的情況,以至於教育部門採取把美育、體育納入中考的方式,來促進學校和家長對此加以重視,而這本質應試思路,而非育人的思路。

因此,歸根到底,要讓所有青少年健康的成長,要求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都回歸到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