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北洋「致遠艦」 找到了

大陸國家文物水下遺產中心,去年於遼寧丹東黃海海域發現一艘神秘的沉沒戰艦,並將其命名爲「丹東一號」,隨着這艘沉船的大批文物被打撈出水,身份之謎也逐漸被揭開,正是1894年甲午戰爭中,由清朝北洋水師將領鄧世昌率領於黃海海戰中沉沒的「致遠艦」。

大陸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水下考古隊,去年陸續在「丹東一號」打撈起各式武器彈藥等上百件文物,雖然可以藉由打撈物判定爲甲午海戰沉沒的戰艦,但始終未能確認其具體身份,而日前考古隊將最新打撈上來的瓷盤碎片進行拼接之後,盤子中央顯示出篆體的「致遠」二字,隨瓷盤的使用配件銀勺,在勺柄處也印有致遠艦的標誌

水下考古隊領隊春水錶示,雖然已有百餘件文物出水,但目前仍沒有正式進入文物大規模提取階段,還需等到船體打撈工作計劃出臺後進行;現階段出水文物都是在抽沙過程中,從泥沙中剝離出來,考古隊並未對散落在海水中的大塊船體甲片進行撈取。

黃海海戰中,清北洋水師艦隊全軍覆沒,由鄧世昌率領的致遠艦,在彈藥用盡後意圖衝撞日軍戰艦,最後卻被炮彈擊沉。其中參與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戰爭史專家陳悅表示,「致遠艦」是最能體現北洋海軍風貌的一艘戰艦,其遺物也是目前大陸唯一北洋海軍出水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