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城隍廟「九大柱斗燈座」等4案列古物 籌建城隍文物館

嘉義城隍廟九大柱斗燈座獲指定古物。(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記者翁伊森/嘉義報導

嘉義市政府日前召開今年度首次古物審議會,多位委員皆認爲「嘉邑城隍尊神牌」、「嘉義城隍廟九大柱斗燈座」、「嘉邑重建城隍廟碑」及「嘉邑陰靈堂石碑」等4案、共12件文物,具有歷史意義與地方文化特色,通過指定爲「一般古物」;九大柱斗燈座爲廟方舉辦中元祭時所用器物,該傳統宗教儀式也是嘉義市新添無形文化資產之一,今雙雙取得文資身分,將能更完整呈現在地人文風情

▲嘉義城隍廟「嘉邑陰靈堂石碑」。(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黃敏惠表示,廟宇信仰中心,也是見證臺灣歷史的重要場域。嘉義城隍廟不僅熱心社會公益、發揮宗教濟世救人精神,同時注重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主動提報各項文資指定登錄,並積極籌設文物館,與社會大衆共享地方文史、文化古物與民俗傳統等,厚植地方文化能量,讓珍貴的文化資產得以傳承延續。

審議委員說明,此次獲指定文資古物中,「嘉邑城隍尊神牌」和「嘉義城隍廟九大柱斗燈座」是木質文物;「嘉邑重建城隍廟碑」及「嘉邑陰靈堂石碑」則爲石質文物,既見證廟方興建史實,也反映歷史變遷。除了「嘉義城隍廟九大柱斗燈座」爲1案9件,約爲民國42至44年間製成外,其餘各案均爲1件,且皆爲清代時期文物,距今至少有250年曆史,保存狀況穩定良好,現由廟方保管典藏

審議委員指出,嘉義城隍廟九大柱斗燈座,由廟方附屬九大升社,聘任嘉義當地重要木作匠師黃水臨團隊製作而成,其來源脈絡清晰可循。該斗燈座每件皆以木雕技法呈現,包含鏤空雕刻與異木鑲嵌等,除具工藝價值外,也是地方信仰習俗中的重要文物,更見證廟方祭祀組織與地方店商,持久未斷的友好互動關係。

嘉義城隍廟董事長賴永川說,城隍廟鄰近東市場,周遭民宅商店長期受城隍爺庇廕,形成九大社團組織,如泰安升(東市場蔬果商販)、後興升(東市場飲食業勞方代表)、福興升(東市場飲食業資方代表)、東聯升(東市場魚類海鮮商販)、 振聲社(東市場屠宰肉商)、吉勝堂(什家將團)、吉祥社(大二爺會、謝範將軍)、頭家會(信徒組成)和總爐會(信徒組成)。他們不僅協助廟宇經營,也參與嘉義市特有的中元「輪普」習俗,包含九大柱敬獻和迎斗燈等活動,充分展現文化認同感與濃厚人情味

▲嘉義城隍廟嘉邑城隍尊神牌。(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文化局表示,嘉義市一共有19案、總計90件指定古物,加上此次城隍廟4案、12件文物獲指定爲古物,累積已突破百件,豐碩本市文化資產。目前文化局已完成普濟寺、慈龍寺懷安宮、雙忠廟嘉邑震安宮廣寧三山國王廟所屬神像匾額等,共18案26件文物的「列冊追蹤」,顯示民間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意識有所提升,後續將啓動第二階段的調查研究,釐清各列冊文物的文資價值,有望再指定爲嘉義市的古物。

箱子上的魷魚馬鈴薯先生你一定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