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臺江地區的發展歷史 「溪頂寮保安宮火王科醮」文化資產授證

臺南溪頂寮保安火王科醮」,是臺江地區重要的民俗活動,獲審議登錄爲臺南市民俗,爲表彰廟方傳承民俗之貢獻市長黃偉哲頒發無形文化資產證書,表達市府對此一民俗的重視與肯定。(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臺南「溪頂寮保安宮火王科醮」,是臺江地區重要的民俗活動,2018年11月由臺南市政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審議登錄爲臺南市民俗,保存者爲溪頂寮保安宮,爲表彰廟方傳承民俗之貢獻,市長黃偉哲在保生大帝聖誕,前往頒發無形文化資產證書,表達市府對此一民俗的重視與肯定。黃偉哲市長表示,很榮幸代表臺南市189萬市民,頒發市定民俗予保安宮火王科醮,該民俗傳承迄今已近百年,是非常遵循傳統古禮的科醮,在臺江地區衆多交陪友宮,也肯定溪頂寮保安宮火王科醮歷史傳承的意義。感謝保安宮主委帶領的團隊共同努力,讓我們下一代可以見證前輩祖先傳承下來的無形文化資產。溪頂寮爲臺江16寮之一,早期此地聚落住家多爲竹構或草寮仔厝,民家附近多茅草堆,溪頂寮自古較少水患,卻最怕祝融肆虐。1856年保安建廟,起初即爲茅草所搭之草寮。爲避火災,建廟之初,火王科醮便已存在。根據保安宮記事簿,最早有文獻可考的火王科,可追溯到1932年(癸亥年農曆3月16日。該民俗爲三年一科,下一科之舉辦時間民國2021年。民俗之內容特色甚多,例如遶境前至四草大衆廟敦請鎮海元帥坐鎮,並請鎮海元帥於遶境時任第一頂神轎,體現臺江16寮歷史地理背景下的文化淵源。另外,本地宋江陣與火王科醮結合,成員不分老幼,積極傳承,遶境時開路,於送火王當夜圍陣,由虎爺附身於宋江陣成員,起乩領駕,恭送火王至鹽水溪畔全村並熄火關燈小時。民俗內容不僅見證臺江地區的聚落髮展歷史,凝聚臺江16寮之向心力,更與現代防災觀念結合,今獲臺南市民俗審議會審議登錄爲無形文化資產,可謂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