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轉木雕創作 花蓮文史館展出胡銀祿24件作品

花蓮原住民文化歷史館展出胡銀祿木雕創作總計展出24件作品。(圖/花蓮市公所提供 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花蓮市原住民文化歷史館即日起展出胡銀祿木雕個展展期至11月5日,總計展出24件作品。花蓮市長魏嘉賢說,胡銀祿的作品以人物刻畫並賦予靈魂生命特色,從瞭解木頭、認識木頭,進而創作出每塊木頭的生命價值,歡迎花蓮鄉親踊躍來看展。

「胡銀祿~木雕師的山海薪傳今天上午以原住民祈福儀式吉寶竿部落家政舞蹈活動開幕。花蓮市長魏嘉賢表示,胡老師原本從事建築業因緣際會走入雕刻創作的領域,並將原住民文化持續傳承。他的一刀一鑿所刻畫出的作品,不僅是技能藝術呈現,更表現出真善美的藝術真諦

魏嘉賢指出,胡老師從當年的無師自通,持續創作數十年,至今已是大師級作品的呈現,他的作品在國外最值得被典藏。在花蓮各領域有許多大師隱身在民間市公所未來將透過參展、國際性交流的活動將大師推上臺面,讓更多人看見,吸引更多年輕人的學習,在傳統文化、目標與領域裡將原住民的精神代代傳承。

胡銀祿形容自己每天與木頭在一起,口才不是很好,但他非常願意和大家分享「記憶」與「回憶」在他的創作歷程裡扮演的角色

胡銀祿說,「記憶」是將眼前所看到所經歷的一切,以一刀一刃而雕鑿,因此作品絕對不會有模仿的問題;再來就是「回憶」,回憶是將人生歷程裡,與家人朋友身處大自然所看到最爲珍視的一切,將他們以作品呈現出來。也就是說,木雕不僅是技能的藝術呈現,更是原住民與大自然亙古以來,和平共存的生活故事

胡銀祿是阿美族人,卡兆馬耀是他的原住民名字。70歲的他出生於花蓮縣壽豐鄉,對部落傳統生活抱着深厚民族情感,因此除致力於原住民木雕技藝創作之外,也對文化傳承的志業有所期許。獲獎無數的他曾獲得第10屆全國原住民木雕獎二獎、第11屆全國原住民木雕獎首獎、第13屆全國原住民木雕獎三獎、第14屆全國原住民木雕獎三獎等多項。

對於木雕創作,胡銀祿認爲技術只是一個學習上的工具,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創新。他在教學時經常提醒原住民木雕的本質就是粗獷的線條,歷經數十年的木雕生涯,一直堅守着這個文化傳統。他指出,好的作品除了透過技巧性的雕刻外,也必須賦予作品故事性,包括樣貌動作服飾主題的安排,都有着互相串聯的關係,更隱含了部落文化的精神與意義在其中。

花蓮市原住民文化歷史館開放時間爲週二、週三、週五、週六及週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中午不休館,地點在花蓮市民權九街6巷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