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隨身寶典─《宋元學案》

1965年11月12日,國父百年紀念,蔣總統向羣衆歡呼。(本報資料照片)

傳記文學733期《對日宣戰後 蔣介石讀什麼書?》

蔣介石讀的《宋元學案》

《宋元學案》節錄了宋、元二代諸儒思想的文章,按不同派別加以系統地介紹兩代學術思想。《宋元學案》共分八十七個學案、二個學略及二個黨案(《元佑黨案》、《慶元黨案》),全書以安定、泰山兩學案開始,至卷九五以蕭同諸學案爲殿,共記載宋元學者超過二千人。其中以司馬光爲首的《涑水學案》、邵雍的《百源學案》、周敦頤的《濂溪學案》、程顥的《明道學案》、程頤的《伊川學案》、張載的《橫渠學案》、朱熹的《晦翁學案》、葉適的《水心學案》等用二卷較多的篇幅詳述,其餘學案則僅佔單卷。

蔣中正閱讀的《宋元學案》版本爲光緒五年(一八七九)重刊的何氏刻本,線裝書冊,扉頁牌記載明爲「光緒五年重刊於長沙之寄廬」,全書共計一百卷四函共四十冊,書前有:道光十八年何凌漢《宋元學案原敘》、《宋之學案校例》以及王梓材、馮雲濠、何紹基的《考略》;書末附有光緒己卯年龍漢霖跋。每一學案先建一表,將該學派師承關係、思想淵源列出;其次敘述該派代表人物的生平、著作、思想;最後附有逸事及後人評論。胡適於〈一個最低國學書目〉文中,認爲此一刊本優於坊間其它刊本。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亦藏有此一刊本。

蔣介石的《宋元學案》閱讀計劃

軍人出身的蔣介石對於讀書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從他的傳記資料可見,蔣介石一生都醉心於讀書,自幼在私塾教師的引導下閱讀「經、子、史傳、許氏說文及宋儒理學」,成年之後,他一直有閱讀的習慣,不但在家中讀書,也會在旅行時讀書,在處理公務的空檔讀,在遊山玩水之餘讀,甚至在蜜月期間讀。從《蔣中正日記》得知,他閱讀《宋元學案》不是隨性地翻閱,而是有計劃的閱讀,早在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五日開始重看《明儒學案》後約兩個月就寫下:「預定 一、宋元學案木版購二部。」,可知他在剛開始重讀《明儒學案》不久就打算接着看《宋元學案》,也就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計劃好的事。但即使面對一九四一年底日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珍珠港突襲而造成的太平洋戰區的新局勢,蔣介石依然在一九四二年一月的「本月大事預定表」開宗明義第一條寫下「看宋元學案之計劃」。

蔣氏爲什麼讀《宋元學案》

對照私人收藏的《宋元學案》蔣氏眉批影本與《日記》、《學記》,可看出蔣氏在閱讀學案上是按部就班、有計劃地進行的,相當規律的,他讀學案的時間可以是白天,可以是晚上,可以是在重慶辦公之餘,也可以是在訪印、訪緬視察的途中,或甚至是在緬甸躲警報的樹下,可以是在中國躍升世界四強得意之時,也可以是在緬甸戰役挫敗困頓之時,可見《宋元學案》之閱讀計劃在他心中具有超然不可動搖的價值,而《宋元學案》就成了他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的隨身寶典。

從《蔣中正日記》與《學記》可以知道,可看出他慢讀及精讀的閱讀態度,且會一書反覆閱讀。而這樣孜孜不倦的讀書習慣來自於他對讀書價值的特殊看法,讀書不只是爲了吸收新知,更是一種修身進德的方法。而修身進德是爲了做聖賢。一九三一年三月廿一日蔣介石在《省克記》中寫到:「憶少時聞人稱道古人,如孔孟朱王之學術,周公文武之事業,常自思念,可惜已前有古人矣,否則,此學術,此事業,由我而始,豈不壯哉!常存不能做自古以來第一聖賢豪傑之嘆」,由此可見他懷有成爲聖賢、豪傑之志向。而讀學案正是他用以反省修煉的方法之一。(四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