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蔣介石現形記

編者按蔣介石日記美國胡佛研究所開放後,各方人士紛紛慕名前往參閱,施展慧眼,從中探取寶藏。這股尋求史料熱潮,還將持續一段時間。蔣日記引人入勝之處,在於他不間斷的書寫,記錄內容廣泛,舉凡公私領域、愛憎情緒、休養遊樂等,無所不包,真實的蔣介石,自然而然浮現其中。作者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因爲工作關係,經常接觸蔣介石照片,也不時看到一些生動鏡頭。因此萌發將日記與照片連結一起的構想,醞釀多時,如今總算如願完成。二者之間,對照可以互補,碰觸更有火花,映現出歷史興味

在40多天會談期間,蔣介石與毛澤東會面8次,在不同場合互動良好,留下多幀難得的合影。當時在場攝影的有美國《LIFE》雜誌記者,中國方面留住歷史鏡頭的人,就是胡崇賢

蔣毛經典合照的幕後

1945年8月,對日抗戰勝利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三電延安,敦促毛澤東到重慶會談有關戰後團結統一與和平建國大計。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Patrick Hurley)與政府代表張治中於是月27日飛抵延安,次日陪同毛澤東抵達重慶,周恩來、王若飛也隨行。9月18日,毛在國民參政會茶會上致詞,響應蔣主席號召,並高呼:「三民主義萬歲,蔣主席萬歲。」10月10日,國共雙方在桂園簽訂《會談紀要》,表面上重慶會談達成圓滿協議。

在40多天會談期間,蔣介石主席與毛澤東會面8次,在不同場合互動良好,表現和善,留下多幀難得的合影。經典的合照有兩處,一是9月17日在曾家巖蔣主席官邸門前,蔣、毛合影,及蔣、毛、赫爾利、張羣王世傑蔣經國等6人的合照;一是9月4日在軍事委員會大禮堂舉行的慶祝世界勝利日酒會,蔣、毛欣然握手及敬酒的畫面。去年2月間,又出現一張蔣、毛、赫爾利3人在主席官邸門前的合影。蔣毛長期鬥智角力,至目前爲止似僅在這兩個場合留下引人遐思的身影。

目前已知當時在場攝影的,有美國《LIFE》雜誌記者,中國方面在場按下快門、留住歷史鏡頭的人,就是胡崇賢。而在曾家巖官邸門前拍照的幕後,還有一個久不爲人知的插曲。據說,蔣主席邀請毛澤東合影時,毛主動站到蔣主席右側。胡崇賢十分機警,立即請毛移到蔣主席左側,並迅速按下快門。這種官場位置學,胡攝影師居然如此靈光。事後,蔣主席肯定他的機智,對他隨身攝影的工作更加信任。

緯國也曾經講述一段個人經驗,對胡崇賢表示感激與稱許。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在臺北榮民總醫院過世,遺體暫時安置於院內的「懷遠堂」。他遵守古禮守靈,遺體安厝慈湖以後也是一樣。後來蔣經國發表《守父靈一月記》,有人看了寫信責怪他沒有爲父親守靈。一日,胡崇賢交給他一張他在榮總「懷遠堂」伴靈哀思的獨照,並且告訴他:「緯國,以後再有人說你沒有守靈,你可以拿這張相片給他看。」蔣緯國時任三軍大學副校長,口述時還沒有找出這張胡崇賢攝於4月8日的照片佐證。

胡崇賢外號胡照相

胡崇賢是蔣介石的一位專屬照相師,外號叫「胡照相」。 1946年10月,蔣介石以國民政府主席身分偕夫人臺灣視察,胡崇賢隨行攝影。一位臺灣媒體從業人員玉帛也參加採訪,他回憶說:「他(蔣主席)下飛機,我跟在他後面拍。……他來的時候很嚴,跟着走。那時他去淡水高爾夫球場休息,他坐着休息,我靠過去拍。當時天色已暗,我沒把握拍得出來,把格數撥慢。鏡頭中他看着我,擺個姿勢。」陳玉帛還記得曾看見蔣夫人在房內抽菸,當他靠近去拍照時,胡崇賢就跑出來勸阻,並把他拉出去。他問爲什麼不能拍,胡告訴他說:「女人抽菸不好,形象不好」。他本來不認識胡崇賢,後來才知道是專門幫蔣總統拍照的。在臺灣新聞同業眼中,胡崇賢是個嚴肅不多話的人,對同業人員很客氣,沒有官邸架子,很少參加攝影記者的活動。

他的攝影生涯是從1927年擔任《蘇州民報》記者開始。1938年,進入「勵志社」,任職於電影科攝影組。攝影組主要負責拍攝蔣介石、宋美齡和軍政機關活動的照片,攝影者卓世傑蔣仲琪、胡崇賢。此後他便一直跟隨蔣介石,專任攝影。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胡崇賢也一起到臺灣,專責總統府與官邸的攝影工作。在重要場合,如蔣總統巡視三軍部隊、主持三軍官校畢業典禮,或是主持國慶閱兵大典、接待外賓等,總統府會發給媒體採訪證,胡崇賢也必然置身於攝影記者羣,且位列前排,更貼近蔣介石。其他記者不能亂動,否則會被安全人員制止。有的報社雖派出攝影記者,爲了慎重起見,發稿時還是挑選胡崇賢的照片纔不致出問題。尤其有蔣夫人在的場合,如果記者攝影角度不如夫人意,一旦夫人問起,大家都不好受。因此關於蔣夫人的新聞照,也是採用胡崇賢的作品最安全,報社就不必擔負風險。總之,當時政府統一發布新聞用的照片,都出自胡崇賢之手。

(明日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