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源一號實現衛星「空中加油」 中國:僅少數國家做到

▲「天源一號」具有集成度高、自主性強、穩定性好等特點。(圖/翻攝自網易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國防科技大學自主設計研製、搭載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的「天源一號」衛星在軌加註實驗載荷,已成功完成微重力條件流體管理與加註、高精度推進劑測量等9項在軌試驗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收到的遙測數傳資料表明,中國首次衛星在軌加註試驗取得成功,專案負責人表示,「衛星在軌加註類似飛機空中加油世界上僅有美國等少數國家展開此項試驗。」根據《科技日報》報導,「天源一號」是中國首個衛星在軌加註飛行試驗系統,具有集成度高、自主性強、穩定性好等特點。搭載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升空後的幾天裡,「天源一號」根據預定計劃進行了衛星在軌加註核心關鍵技術試驗與驗證,獲取了3種貯箱加註全過程的完整視頻和相關試驗資料,加註過程穩定,測量與控制精度高,實測結果滿足設計指標要求。據專案負責人介紹,衛星在軌加註類似飛機空中加油,通過直接傳輸方式對衛星進行氣、液補給,可大幅延長衛星在軌壽命,提高衛星機動能力。據測算,如果給靜止軌道上的衛星補給60公斤燃料,即可延長衛星壽命12個月,創造近億元的經濟價值。因此,衛星在軌加註一直是國際航太領域研究熱點,目前僅有美國等極少數國家開展過此項試驗。

近年來,國防科技大學聯合多家優勢單位,對「衛星在軌加註技術」進行了深入系統研究,在「微重力條件下流體遷移及穩定性分析」等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先後攻克衛星可靠對接、管路高效密封、推進劑穩定傳輸及精確測量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研製出30餘臺套地面原理樣機,獲得發明專利20餘項,部分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據介紹,承擔「天源一號」研製任務的是該校航太科學工程學院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研究團隊,在讀研究生佔70%。在專案研製過程中,他們立足前沿大膽創新、頑強拼搏集智攻關,在衛星在軌加註研究領域突破掌握了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爲發展我國航太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