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委員:發展空間互聯網 搶佔6G技術制高點

近日,工信部發布數據,到2020年底,中國已累計開通5G基站71.8萬個,5G手機終端連接數突破2億戶。科學家預測,按照10年一代的更新速度,預計2030年左右,6G可以商用

“6G時代將搭建一個‘空天地’一體化的信息網絡,其中空間衛星網絡至關重要,而空間低軌軌道頻率資源又相對有限,建議‘十四五’期間我國儘快佈局低軌衛星的全球互聯組網,並全面梳理‘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和業務,提煉出核心關鍵技術和需要的產品,進行技術攻關。”當6G技術開始在全球啓動預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工黨中央副主席楊震目光投向星空。3月8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他的語氣中透着一絲時不我待。

6G時代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包括空間衛星,各種高空平臺飛艇氣球和無人機以及地面移動通信網等三部分。其中空間衛星網絡又包括同步靜止軌道衛星、高中軌衛星和大量的低軌衛星。

衛星相當於“天空中的基站”。“與同步靜止軌道衛星相比,低軌衛星具有傳播延遲小、帶寬大、衛星和地面終端設備簡單等特點,適用於個人移動衛星通信商業應用前景廣闊。”楊震注意到,目前國內外已有多家企業提出了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計劃,且都加快了部署速度,最著名的就是埃隆·馬斯克打造的總計劃發射12000顆LEO衛星的“星鏈計劃”。截止到2021年2月,該計劃已發射1145顆。

我國也有多個衛星互聯網計劃。2018年航天科工集團啓動“虹雲工程”,計劃發射156顆衛星;另外,航天科技集團的“鴻雁計劃”將發射超過300顆低軌衛星。

“僅在衛星數量方面,我國還有提升空間,這意味着我們的低軌軌道資源和頻率資源不佔優勢。”楊震說,雖然衛星互聯網並不等於就是6G,但6G的“空天地”一體化網絡,需要在衛星與地面、衛星與衛星、衛星與高空之間進行通信。

“更重要的是,太空的頻率資源和軌道資源有限,衛星基站又會相互干擾,誰先佈局了衛星基站,誰就佔領先機。”楊震建議,加快我國衛星互聯網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實現低軌衛星全球覆蓋的衛星互聯組網,搶佔頻率和軌道資源。

“可以優先建立對電磁波頻譜觀察的低軌衛星網絡。例如衛星可以收集中國上空的電磁波數據,來分析電磁波的分佈,哪些區域的電磁波強,意味着人類活動多,經濟發達、活躍,而電磁波稀疏的地區,就可以佈局通信網絡。”楊震說。

衛星組網的前提,是需要有衛星發射計劃的支撐。“希望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部門從戰略角度出發,早日規劃面向6G空間的在軌衛星發展計劃,加大低軌衛星發射的扶持力度,爲外部資本投資衛星通信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也爲商業航天企業落地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楊震表示。

他認爲,佈局“空天地”一體化網絡,我國還有許多短板,一些基礎研究還很薄弱,例如芯片集成技術,高精度傳感器等。“建議借鑑我國‘兩彈一星’經驗,組建國家聯合攻關,對‘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和業務進行梳理,提煉出核心關鍵技術和需要的產品,通過系統性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攻克技術、材料和工藝、設計和製造、集成等領域難關。”此外,他還建議積極推動6G標準化工作,以實現“空天地”設備的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