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智能 創享未來—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在滬圓滿落幕
(原標題:自主智能 創享未來—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在滬圓滿落幕)
2020年11月6~8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同濟大學、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共同承辦的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CAC 2020)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戴汝爲、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優賢擔任大會榮譽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鄭南寧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校長陳杰擔任大會總主席。鄭南寧院士,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致辭。出席大會開幕式的還有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虞麗娟、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等。開幕式由同濟大學副校長蔣昌俊主持。
大會以"自主智能 創享未來"爲主題,創新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會議形式,線下特邀7位院士、專家圍繞"廣域協同的高端大規模可編程自動化系統"、"常識推理與物體屬性識別"、"博弈控制系統"、"關於自動化的回顧、思考及願景"、"科學基金改革與信息領域項目資助情況"、"汽車控制的理論、技術與實踐"、"智能化和大數據與雲原生分佈式數據庫系統的融合"等自動化交叉領域與融合學科的高端技術作大會報告;設有"無人系統"、"機器人與智能系統"、"智能製造"、"智能計算與機器學習"、"信息物理系統"、"控制理論與系統科學"、"網絡與大數據"、"傳感器與智能儀表"、"區塊鏈"、"智慧城市"、"新能源控制系統"、"高危行業的智能化"和"控制系統的先進性及可靠性"等13個專題論壇,80餘位專家學者現場分享熱點話題;線上舉辦15個衛星會議,80餘位專家學者探討自動化領域不同層面的核心技術與創新成果。本屆大會共接收了1700餘篇會議論文,匯聚全球自動化、先進控制、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智能製造等相關領域的20餘位院士,百餘位長江學者、國家傑青,近百位知名院校的校長院長等3000名現場嘉賓,萬餘人次線上觀衆,共同探討自主智能自動化的前沿技術與產業發展,創享自動化未來。
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現場
本次大會以"自主智能 創享未來"爲主題,對於推動學科建設、交叉融合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技術飛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強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科技創新,已經成爲我國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性舉措。自動化、智能化正是這一產業變革的強勁動力。未來上海將繼續加大人工智能科技和產業領域投入,構建更加高效、協同、開放的創新生態,不斷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務國家和城市發展戰略。懇請各位院士專家爲上海、爲中國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發展提供寶貴意見和建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鄭南寧
鄭南寧在致大會歡迎辭時表示,從上世紀美國科學家創立"控制論"以來,控制及自動化學科的影響力就跨越了學科疆界,成爲人類文明進步和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和顯著標志。近年來,隨着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自動化、人工智能、互聯網孕育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加速產業變革。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創新,自動化科學與工程不僅是技術變革的最強助推力,也是建設科技強國的有力支撐。目前人類社會加速進入智慧時代,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爲我們帶來了萬物互聯的社會形態。本屆大會以"自主智能 創享未來"爲主題,緊扣國家重大需求和時代發展脈搏,旨在爲自動化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學者、工程師、創業者、管理者提供一個充分交流、展望未來發展的高端對話平臺。
同濟大學黨委書記 方守恩
方守恩在致辭中表示,當前,隨着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機、傳感網、腦科學和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等新理論的出現和新技術的發展,"自主智能 創享未來"或將成爲自動化、信息與智能科技領域的重要引擎。2020年中國自動化大會是中國自動化學會、各高校及各科研院所積極貫徹和落實中央精神的一個實際行動。自動化學科一直是同濟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之一,學校目前正積極致力於通過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的賦能,對包括自動化學科在內的傳統學科進行內涵提升,鼓勵多學科交叉融合。依託同濟大學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針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科學需求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和科技攻關,推動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醫療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和變革。這次會議也爲同濟大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希望通過與各位院士專家的交流,汲取創新的思想源泉,提升學校相關學科在人才培養、學科發展、科學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校長 陳杰
陳杰表示,自動化學科自創立以來,其影響力就跨越了學科疆界,作爲現代科學與現代工業的結晶,成爲人類文明進步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當前,自動化學科正在推動一場深刻的時代變革,爲我國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等提供強力支撐。中國自動化大會充分彰顯了自動化技術對人類未來社會進入智慧化時代所起的根本性作用,展示了我國自動化技術已取得的輝煌成就,促進了學術交流和學科交叉融合。
同濟大學副校長 蔣昌俊
會見現場
本屆大會爲期兩天,邀請到20餘位院士、百餘位長江傑青、近百位校長院長出席。
中國工程院院士 孫優賢
大會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優賢在開場報告《廣域協同的高端大規模可編程自動化系統》中表示,我國現代工業在四大壓力之下,迫使向着大型化、高速化、精細化、自主化發展,對高端大規模可編程自動化系統提出了迫切需求。但是,這種自動化系統的國內市場95%被國外壟斷,是十分嚴重的客觀存在。針對這種自動化系統的總體設計技術、綜合安全技術、網絡優化技術、運行優化技術等四大難題,報告提出了廣域協同、安全可靠、網絡增強、運行優化的高端大規模可編程自動化系統,突破了系統總體架構設計技術、分佈式高端並行協同執行機制、廣域協同的軟硬件平臺技術,提出了全生命週期綜合安全技術和運行安全技術、大型複雜工程系統的動態優化新方法和智能優化新方法,以及大規模工業網絡的系列優化技術,研製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廣域協同高端大規模可編程自動化系統,並在國家重大工程和關鍵基礎設施中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南寧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帶來《常識推理與物體屬性識別》的報告,報告提出,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我們需要回答以下兩個基本問題:什麼是人類智力所獨有的特徵?要做到像人類一樣觀察和理解世界,計算機需要什麼能力?人類使用較少的數據就可以在廣泛的問題上表現出智能行爲,這種智能行爲往往是建立在記憶、常識或經驗的基礎之上;人腦對於非智力問題的理解更多地受到經驗和長期知識積累的影響,這些因素在人對物理世界的理解、行爲交互、非完整信息處理等問題中扮演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人類在許多場合是依賴常識判斷事物的屬性或變化,而常識推理的概念形成往往是建立在語義可解釋的基礎上。因此,爲使機器學習模型產生人類的認知結果,需要其所學特徵能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去解釋,同時在計算的層面上又具有數學和語義的解釋性。使機器具有常識推理和對象屬性識別的能力,我們就能在某種程度上使機器"學會如何學習"(learning to learn)。報告結合團隊的研究工作,從常識表徵的心理語言基礎出發,討論零樣本物體屬性-類別組合識別的問題,以及如何實現對物體屬性的一種常識理解。
中國科學院院士 郭雷
中國科學院院士郭雷做題爲《博弈控制系統》的報告,報告認爲傳統控制理論中所研究的被控對象多是工程系統,在數學模型中一般不包含被控對象的自主行爲或"自我追求",使控制理論的應用範圍受到侷限,如難以直接應用到社會、經濟和未來"智能"工程系統的有關調控問題中。這促使我們思考並提出研究被控對象具有博弈行爲的一個動態系統框架,我們稱之爲博弈控制系統 (Game-Based Control Systems)。這個框架將博弈論與控制論結合爲一個具有層級結構的調控系統,上層爲(多元)宏觀調控變量,下層爲相互關聯且功能不盡相同的多個主體,每個主體都有自己的目標追求。這一框架既不同於傳統的控制論,也不同於傳統的博弈論。博弈控制系統最基本的特點是對傳統控制理論框架的繼承和拓展:它繼承了控制理論中反饋控制這一對付不確定性的核心思想,也拓展了控制理論的範圍以包含被控對象具有自己目標追求的情形。報告回顧了博弈控制系統提出的背景,介紹目前取得的部分研究進展,提出未來需要研究的若干問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常務副主任、電子學會常務理事 張兆田
張兆田在題爲《科學基金改革與信息領域項目資助情況》的報告中表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從明確資助導向、完善評審機制、優化學科佈局三方面深化改革措施。鼓勵探索突出原創,提升原創能力;拓展社會投入,加大聯合基金資助,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互動;成立科學傳播與成果轉化中心,探索研究成果貫通機制。他建議基於信息科學特點,關注科學儀器研製項目,促進基礎工具研究;加強信息技術與教育結合,鼓勵人工智能機制機理創新探索研究,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應用。
陳虹現場分享了《汽車控制的理論、技術與實踐》的報告,她強調,控制技術賦能汽車安全、節能、減排,是汽車智能化的基石,也是汽車自動駕駛和產業自主可控的關鍵核心。報告圍繞汽車控制共性基礎科學問題,分析汽車控制面臨動力學機理複雜,大量採用標定成本高、維數多的數表(map),人-信息-車-路協同,控制目標多樣,低成本、低功耗的高性能控制等挑戰,通過介紹汽車控制自主創新的實踐案例,討論汽車數據-機理混合建模與控制、汽車預測控制理論與技術,最後展望智能時代的汽車控制,總結智能時代的技術特徵體現在泛在傳感和泛在計算,數據的極大豐富與計算能力的顯著提升、計算成本的迅速下降使汽車控制預測更準確,先進控制算法的應用爲智能汽車控制帶來新功能、新系統。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 李飛飛
雲計算時代,雲原生分佈式數據庫開始崛起,具備彈性擴展、高可用、分佈式等特性。爲滿足彈性擴展、彈性計算,以及按需按量使用等企業級應用需求,雲原生數據庫需要利用軟硬件一體化設計,同時探索新的體系架構。李飛飛帶來"壓軸"報告《智能化和大數據與雲原生分佈式數據庫系統的融合》,報告分析了在高併發、對水平拓展有強需求的應用場景下,雲原生數據庫需要探索基於shared-nothing的分佈式架構來提供分佈式數據庫能力,完成分佈式查詢和分佈式事務處理。提出金融級高可用、異地多活等技術是雲原生數據庫必須提供的關鍵能力。介紹雲原生數據庫應深度結合大數據技術、機器學習以及安全可信等最新技術,打造智能化的數據庫內核與管控,實現離在線一體化、數據庫與大數據一體化,提供面對未來下一代企業級應用的雲原生分佈式數據庫系統。
《智能控制:方法與應用》新書發佈
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歐洲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陳俊龍
中國自動化學會在"學術引領力"方面對標世界一流學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發佈進展、預測趨勢、學術建設方面近年來成績斐然,連續出版2007-2008,2010-2011,2012-2013,2016-2017《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報告》,《自動化學科2025/2050發展路線圖》等學科刊物,發佈《中國自動化學會推薦期刊目錄》。大會期間,舉行了《智能控制:方法與應用》新書發佈儀式,該書是2020年由中國自動化學會監事長、中國科學院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及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歐洲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陳俊龍主編,50餘位專家參與編寫。陳俊龍教授現場對新書的編寫背景、團隊構成、項目進展、目錄架構等相關內容進行介紹。
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榮譽稱號授予儀式
作爲學會會員在學會的最高學術榮譽,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歷來備受關注。大會期間舉行了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榮譽稱號授予儀式,共有10位卓越科技工作者獲此殊榮。授予儀式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湖南大學教授王耀南主持。
會士名單
(按姓氏拼音排序)
董海榮 侯增廣 劉 丁 潘 泉 喬俊飛
宋永端 孫富春 楊光紅 張承慧 朱羣雄
陳杰院士出席大會閉幕式並致辭。閉幕式由同濟大學校長助理童小華主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校長 陳杰
陳杰在致辭中表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本次大會聚焦學術前沿,高端對話,凸顯領域熱點,專家學者們以思想碰撞和智慧交鋒,爲我國自動化與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帶來了新的發展,播下了新的希望。大會所凝成的共識將會更好地服務智能技術基礎研究與智能時代的產業發展,更好地促進學術界和產業界的融通,更好地服務科技強國建設。智能時代已經來臨,面對新的挑戰,我們應當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歷史機遇,集聚智慧,把成果廣泛應用到製造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賦能新時代,造福全人類。
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陳啓軍
隨後,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陳啓軍教授對本次大會做了總結,從籌備情況、現場盛況、精彩瞬間、論文接收情況等角度回顧了本場學術盛宴。
"CAC杯"交接儀式
臨近尾聲,"CAC杯"交接儀式如期而至,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組委會代表同濟大學教授陳啓軍,同濟大學院長陳虹將沉甸甸的"CAC杯"鄭重轉交給2021中國自動化大會承辦單位代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侯增廣,中國自動化學會秘書長張楠。2021年是中國自動化學會成立六十週年,也是錢學森先生誕辰110週年,中國自動化大會時隔十年再次迴歸北京,開創自動化大會的新徵程。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侯增廣研究員做2021中國自動化大會宣講
學會秘書處精心組織製作的MV《北京歡迎你》播放結束後,侯增廣介紹,2021年中國自動化大會暨慶祝學會成立六十週年暨紀念錢學森誕辰110週年將於2021年10月22~24日召開,會議選址在第22次APEC領導人峰會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本次大會將採取"多地並舉、雲端同步"的形式,續寫自動化大會的新未來。最後,他發出誠摯邀請,熱忱歡迎各位專家、學者參加2021中國自動化大會。
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在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飛速發展的進程中,智能技術擔當重任,自動化作爲基本技術爲智能化的發展提供基礎動力,智能與自動化的結合正是未來發展的根基所在。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以"自主智能,創享未來"爲主題,彰顯了自動化技術創新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與教育革命的匯聚發展,爲全球自動化、信息與智能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產業界的同仁提供展示創新成果、展望未來發展的高端學術平臺,聚合政產學研用各方智慧與力量,引領自動化、人工智能、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助力我國邁向高質量的製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曲終人未散,未來尤可期,大會雖閉幕,日新月異的自動化技術已爲我們開啓賦能控制與人工智能領域創新發展、服務國家和城市重大戰略發展的新篇章。
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主會場
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分會場
爲切實保障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大會組委會提前發佈現場參會防疫須知,倡導與會人員簽署《健康承諾書》、註冊"隨申碼"(上海防疫健康信息碼),隨會議物料分發口罩、溼紙巾,會議提示進場需正確佩戴口罩、檢查"隨申碼"。會場安排嚴格遵循防疫要求,除主會場設950席位外,還安排了2個分會場,可容納千餘人。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和形勢下,舉辦這次規模最大的學術盛會更是具有了重大的意義,有利於加強自動化技術與現實背景的創新研究,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夯實基礎、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