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導讀《如常》紀錄片 看見東部驚人的生命力量
每個苦難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願望。6月28日起,慈濟推出《如常》紀錄片,敘述臺東慈濟志工用生命陪伴生命的故事。知名作家蔣勳擔任《如常》紀錄片導讀,勾連起他對臺東的認識與感動。
蔣勳2014年起開始駐村在池上,5年來他與鄉親共度過無數個天災考驗;也共同面臨疾病的打擊,與年歲催老下身弱無助的無奈,「他們醫療缺乏是一個事實,經濟資源缺乏也是事實,人的窮困可能也是事實;可是另外一方面,不要忽略東部非常驚人的生命力量,他們碰到困難是不太叫苦的!」
蔣勳分享:「我住在這邊(臺東)幾年,覺得這裡的天遼地闊,給我非常大的生命感動;因爲住久了,我發現這裡的資源這麼缺乏,沒有什麼文化資源、沒有什麼產業⋯⋯但從這樣的紀錄片裡,我們應該看到『雙面性』的東西!」
《如常》紀錄片中的小添,從小失去父親,母親爲外籍配偶,還有一個年幼的妹妹,一家在失去生活支柱後,幾乎斷炊,志工餘輝雄和宋美智即時探訪,除了帶來生活所需,更帶來愛與鼓勵。經過十多年的陪伴,小添不負所望考上大學,然而餘輝雄的生命已因癌症走到最後⋯⋯
「雙面性的意思就是說,提醒我自己:更少一點抱怨,更少一點指責,更少一點批判;而更多一點祝福,更多一點感謝。」蔣勳感性地說。
蔣勳指出,在東部,我非常尊敬這裡的人民,他們有一種頑強的生命力!我們說「度一切苦厄」,這句話講得是「度過」,並沒有說「免除」。在大都會,我們常常說要免除掉災難;可是我在這邊的民衆身上學會,事情發生、災難發生了,我們就度過,我們怎麼樣去解決它。
「生命有些磨難是來考驗我們的,也許經過這個功課,使生命更堅強;或者一個人的往生了,他的故事還在影響其他的人;其他的人看他度過這些辛苦,自己也生長出生命力來。所以,慈善不是可憐他們;相反的是,學習他們在困難當中,怎麼站起來的那個力量。這是我覺得,期待這樣的紀錄片也帶給更多的朋友,有正向的精神!」
蔣勳感慨,《如常》一片中提到的獨居長者、失親少年或偏鄉教育資源缺乏等等問題,所代表是東部長達百年來的狀況,因此也呼籲,觀影者不要侷限在單一一個案中,而是共同思考,如何產生正向的力量,幫助更多的人!
蔣勳說:「偏遠的地方,永遠靠他人的愛嗎?是不是能夠從制度面解決,能夠長期對偏鄉有更多更多的照顧。所以我更正面地希望一個紀錄片能有正向的力量,呼籲大家去做很多很多的改善。我推薦這一個紀錄片,我一點都不偉大,我知道過去臺東還有很多人,做過更多偉大的事。所以,我們應該有更大的願力,就是祝福這個紀錄片,號召更多的朋友來參與。因爲資源不只是錢、不是設備,是對生命的不忍——你看到一個人受苦,你覺得不忍,那個是最了不起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