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糉「生菌」超標 臺中愛買、大買家、家樂福都上榜

食藥署抽驗851件端午節食品,共計15件不合格,其中又以臺中4件最多。(圖/示意圖東森新聞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端午節將至,市面上業者紛紛推出各式應節食品。爲了保障民衆健康,食藥署督導縣市衛生局,抽驗851件端午節食品,共計15件不合格,不合格率1.8%,以臺中市5件佔最多。食藥署表示,不合格產品,均爲糉子生菌數、大腸桿菌超標。知名賣場家樂福、大買家、愛買販售都上榜,愛買中港店的「蛋黃香菇肉糉」,大腸桿菌甚至超標110倍。

食藥署表示,本次端午節食品稽查,主要抽樣糉子、糯米蝦米、香菇、菜脯、蛋黃及醬類等各式糉類食材醬料檢驗重點包括相關食品衛生標準防腐劑着色劑漂白劑硼砂等。在臺中的5件不合格產品中,大買家「麻油雞糉」、愛買「蛋黃香菇肉糉」、家樂福「石門農會-古早味肉糉」及「阿添師傳家寶北部糉」等,均驗出大腸桿菌超標,目前所有產品均已下架回收,若複驗不合格,將會依違反《食安法》,處3~300萬元的罰鍰。

▲不合格的產品除了肉糉外,還有鹼糉與蝦米。(圖/食藥署提供)

違規率第二高的新北市,也有4件件品不合格,分別爲無市招攤商金山老街2家攤商的「鹼糉」與「紅豆鹼糉」,被驗出違規添加硼砂,悟饕池上飯包的香辣蘿蔔,也被驗出苯甲酸超標9成。違規添加硼砂者,最高可處6萬~2億元罰鍰;苯甲酸超標者,可處罰上游業者3~300萬元罰鍰。

此次抽驗不合格的15項產品,分別分佈在全臺7縣市。除了上述產品外,新竹縣愛心聯盟的「細蘿蔔」、南投縣日月潭青年活動中心的「蝦米(金勾蝦)」、彰化縣大城吳媽媽古早味「鹼糉」與臺南市永成蛋行的「鹹鴨蛋」,也分別被驗出苯甲酸、二氧化硫超標或違規添加硼酸

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主任劉芳銘提醒業者,使用防腐劑、漂白劑等食品添加物時應符合「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限量規格標準」;如製作鹼糉過程中不得添加未經許可之「硼砂」添加物,可改以「三偏磷酸鈉」(用量以phosphate計3 g/kg以下)替代;民衆在包糉時,蝦米、香菇、金針乾貨,應避免選擇過於鮮豔之產品,才能避免把過量添加物吃下肚。

▼不合格產品一覽表。(圖/食藥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