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微整形 民衆更有感
桃園市交通警察大隊統計第1季道路車禍數量,前10名中,件數最少的桃園春日路也有131件。(警方提供/賴佑維桃園傳真)
交通事故一多,警察老成箭靶,檢討不外乎是執法不力,更會被要求要有強勢作爲,不過執法外,交通工程纔是重中之重。交通局推出交通「微整形」盼讓民衆有感,雖褒貶不一,但若數據顯示有效果,就應該更廣爲實施,接地氣改善交通。
基層員警認爲,交通執法可提高見警率,民衆有「看到警察會怕」的心態,能短暫、快速有效的讓民衆守法,不過因警力有限,大執法只能說是「特效藥」,而非常態,因爲不可能讓警察1年365天、24小時都站在容易肇事的馬路上指揮交通、取締違規。
交通局的「交通微整形」,透過少許經費,如增加標線,或者警示改善交通。例如日前在桃園的大同、民族路口設立全國首創立體駝峰,透過視覺立體效果,讓駕駛人行駛時減速。其他學校周邊,都有有類似的微整形工程。
雖然微整形經費低,並非動輒上億的大工程,也曾有標線太「創新」,讓部分民衆質疑,甚至批評效果不彰。
倘若交通局檢討出的數據顯示成效,就應該廣爲實施,還要擴大宣導,讓民衆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