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堅守:待到櫻花爛漫時

“晚上出去散步,發現天空星星閃爍,半個月亮掛在中天。透過柳樹枝頭,看那半個月亮,覺得好像有無數的手在托住一輪光明。”

——俞敏洪《老俞疫情日記》

1、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這是一個略顯空蕩的房間,一面牆被“新東方在線”的LOGO背景板完全覆蓋,旁邊是一整面牆滿滿當當的書櫃,大書桌上擺着四臺筆記本電腦和iPad同時處理工作……這是新東方在線初高中英語學科經理董宇輝西安的家。從大年初二新東方集團決定做公益課那天開始,家,成了新東方在線老師們夜以繼日的工作陣地

董宇輝在西安家中臨時搭建的“直播間”

幕布,電腦,各種燈,這是新東方在線所有因疫情困守家中仍堅持錄播、直播課程的老師家中的標配。唯一的不同,是受條件所限的各種因地制宜:被困在河南新鄉家中,教授小學數學思維課程的宗思遠很在意鏡頭前的形象,把家裡所有的燈都搬到臥室桌子上。雖然小區發現了兩例確診病例外出受限,但因擔心網絡速度影響直播效果,她仍然全副武裝,趕在小區封閉之前,特意去聯通辦了個最快的網;而身在武漢疫區的新東方在線國內事業部教研產品總監胡一,因爲買不到輔助設備,將備用在家的孩子尿不溼紙箱摞起來,放置燈具。

新東方在線老師們的直播設備

疫情爆發之初,新東方集團捐了兩千萬,仍然覺得不夠。大年初二,公司召開董事會,決定再向全社會推一些免費課。大年初三,新東方在線拿出原本的付費課程春季班直播課程來做公益,涵蓋小學到高中所有階段,從2月份延續到6月份,每週末上課,總共16節課,原價超過千元。對於已報名付費的家庭,新東方在線實行了全額退款,很難想象背後的財務和運營壓力,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但身處其中的人卻毫不猶豫。

決策下達之後,所有人迅速從在家裡過年的狀態,轉變爲從早到晚的高速工作狀態。自從2015年進入新東方工作,今年是董宇輝第一次回老家陝西潼關陪父母過年。但因爲擔心後期疫情加重,封路會將他困在老家,網絡信號不好,學生聽課感受會很糟糕,所以董宇輝大年初二一早離開了家,趕回了西安。

從那天起,夜以繼日的直播和錄播課生活開始了。爲了確保直播課的學生體驗流暢,最初,董宇輝每天早上會偷偷從貨梯溜進空無一人的新東方在線西安分公司辦公樓,餓着肚子上一天課。

“你能理解一個人單獨在一個樓裡奮戰幾天的感覺嗎?就好像戰役打到最後,沒有子彈,沒有兵,但你一個人把這個山頭守住了。那一刻,內心燃起一種英雄式的使命感。”

一週後,辦公樓完全封閉無法使用,董宇輝無奈將陣地搬回家。“沒吃沒喝,又累又餓。但是當你看到電腦屏幕上,數以萬計的學生打出的字幕 ‘好喜歡,學懂了,爲什麼沒有早點遇見你……’,你又覺得做了對的決定。”董宇輝笑言。

董宇輝在學生口中被稱作“中關村周杰倫

相比董宇輝,胡一和她的團隊小夥伴們屬於“逆行者”。1月21日,雖然武漢的疫情已經很嚴重了,但因爲惦記家人,她和團隊小夥伴還是在封城前從北京趕回了武漢。剛回武漢的時候,胡一和團隊還在協商春節後的各項工作怎麼開展,1月23日封城以後,所有的計劃都改變了。“2020考研三大新產品的內容框架、老師的磨課進程、授課排期都需要調整,課程文案設計、視覺包裝,需要重新來過。最重要的是,原本年後要開一場規模比較大的線下發佈會,因爲疫情,也要全部改爲線上。”

胡一說,“雖然壓力很大,但有一點非常明確:武漢作爲一個擁有100多萬大學生、疫情最嚴重的城市,實際開學時間肯定會比官方公佈的時間更晚,爲了讓這些學生在這個特殊時期能夠有一些課程可上,我們需要梳理產品,全力爲面臨考研和四六級考試的大學生們提供最好的線上課程。”

武漢大學早櫻花

在疫情期間,新東方在線小學數學組的宗思遠估算,自己至少有37萬學生。除去一天三四節直播課的工作量,宗思遠還要錄製週中同步課程,加上準備下一週的課程,經常熬夜至凌晨1、2點鐘。作爲小學老師,她還要時刻保持和家長的日常溝通,無疑也增加了工作量。宗思遠說,“剛開始是挺難的,因爲確實挺累。但學生們的進步,是我的動力。”

除了直面學生的主講老師們,還有很多默默付出的後臺技術人員,山川平原,農村荒野,都是工作的陣地。有的人因爲封路困在農村老家回不來,爲了能隨時修補後臺的bug,他們只能拿着電腦跑到山頂,坐個小板凳,穿着大棉襖,連着手機的4G網工作,凍得手通紅,一干就是一天。

事實上,無論是前端的輔導老師、客服,中間端的老師、教研,還是後臺技術服務人員,要想保證系統的穩定運行和內容的高品質輸出,每一個環節每一個人都不能出問題。就像一場大洪水過境,這是對大壩上每一個石子、每一塊水泥的考驗

董宇輝至今都難忘公司CEO孫東旭的那句話,“艱難時刻,大家都不容易,我們能做一點兒就做一點兒,不一定有回報,但是這種善意會給人力量。”

2、做大浪淘沙裡的真金

今年27歲的董宇輝和我們對新東方老師的想象頗爲吻合——幽默詼諧,自信專業。剛接通視頻電話,他自報家門,“我2015年畢業,2016年當選新東方歷史上最年輕的高中英語教研組長,壓中過高考英語作文真題班裡不少清北學霸。起步就是衝刺,出道就是巔峰,外號‘中關村周杰倫’。”

或許是因爲一直跟小學生打交道,25歲的宗思遠則顯得有些青澀。作爲一個大學本科學習播音主持專業的女生,宗思遠說起話來,字正腔圓,條理清晰,又不乏帶着童真的親和力,比起老師更像是少兒節目主持人。

宗思遠在家上直播課

而曾留學澳洲,從口腔醫學專業轉行做教育的胡一,則顯得精明幹練,特別理性。

三個老師雖然個性鮮明,氣質迥異,卻因爲共同的企業文化有一個共同之處——對專業的鑽研,對教育初心的堅守。

雖然是一個文科生,但是宗思遠很擅長將文科的形象思維與理科的邏輯思維結合起來。她深知,三年級是分水嶺,在此之前,給孩子們奠定一個良好的數學思維基礎很重要,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她會將數學知識變成好記的口訣,寓教於樂,讓孩子們不但能理解,還能保持對數學的興趣。

宗思遠的粉絲“小糉子們”的學習筆記

一直帶高三英語的董宇輝有個殺手鐗,近十年的高考真題,他倒背如流。對於整個高考出題方向的研究,對重難點、常考點、易錯點之間的分析,比當時市面上絕大多數出版的那些書都專業。上課的時候,不管講哪年的完型,哪一年的閱讀,他都能信手拈來。每次講完之後,全班同學目瞪口呆,這正是董宇輝想達到的效果——因爲信服而絕對信任。而在他做學科管理工作之後,這也成爲了他對所有英語老師基本要求。

作爲新東方在線初高中英語的產品經理,董宇輝重點把握的是三個東西:教材、教師、教研。在董宇輝看來,網課跟線下最大的區別是,線下的學生基本是當地的,學習程度和進度不會有太大差別。但是網課的學員遍佈全國,學習程度有地域差異,這個時候你的課不僅要挑上去,讓能考130,140,甚至接近滿分的尖子生有所收穫,還要做好難度下沉,沉到只能考五六十分的學生,也要學會聽懂。所以網課對於學科組的教研能力,學員學情積累,以及老師的授課能力要求都是極高的。董宇輝說,經常有網課學生拿着當地學校考到的非常奇、非常怪的冷門題目來問,如果你回答不出來就不專業,這就是鍊金石。

胡一進新東方的時候已經26歲了,她用兩年的時間嘗試了所有班型的教學,迅速在一兩年時間之內積累了三四千個小時的上課量,然後開始打造自己的產品體系。她瞭解學生們的難點、痛點,更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框架。擔任產品總監後,她會從教學產品的戰略、部門管理、跨部門協作三個維度深入思考,對部門進行高效管理。

胡一在家辦線上發佈會實況

胡一和董宇輝都認爲,互聯網在線教育不受時間侷限的優勢,在這次疫情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教育公平。這次疫情不僅加速了人們對互聯網在線教育的認識和了解,也是一次對整個互聯網在線教育的大考。

學員對直播課程的反饋評價

“一方面考驗公司的組織調節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和家長免費領了好幾家公司的課,因此對於老師的授課能力和平臺的公益初心會有一個基本判斷。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次疫情就是一個分水嶺,是個大浪淘沙見真金的過程。好的課堂會被迅速傳播,很多同學聽完課後,都迫不及待的分享給了其他同學,甚至整個班,這無疑也證明了我們長期以來堅持以教學爲主,持續提升教學質量和課堂體驗的思路是對的,唯一看重的就是學生的反饋,好評如潮的課堂纔是好課堂。”

3、這個世界不需要單純講知識的人

疫情期間,有一個短短几秒鐘的視頻牽動了萬千網友的心。零下3度、每天要爬30分鐘的雪山、石頭成了“課桌椅”,西藏女孩斯朗巴珍爲了上學校的網課,在雪山頂一坐就是4小時……

視頻源自互聯網

這個視頻也觸發了董宇輝對於網絡在線教育更深的思考。“疫情導致全國大中小學延遲開學,但孩子們對於知識的渴求就像斯朗巴珍一樣,不會因條件所限而改變或消失。經濟發達地區,有的學校能迅速組織開展網課,但不是所有地方的公立學校都有這個能力。過分樂觀是錯誤的,就像你不能用北京五環內的教育條件去看全國,你也不能用省重點學校的教育質量去看全省”,董宇輝說。

在他看來,這次新東方在線的免費課程公益活動中,受益最多的並不是一線城市重點班的學生,而是那些教育資源匱乏,教育程度偏弱的學生。新東方在線的課程,可以幫助這些學生去解決現有師資無法解決的問題、學習中的難點,同時結識一流的老師,開拓視野,轉變思維方式,是經歷這次疫情之後,留給那些孩子們的寶貴財富,這無疑是打開他們未來世界大門的一把小小鑰匙。

出生於農村家庭的董宇輝,與出生於醫學世家,從小便有機會接觸到良好教育資源的胡一不同,學生時代並沒有機會獲取更多學習資源,英語學習完全靠自己摸索。他小學沒有學過英語,初中第一次英語考試全班倒數第一,遭到老師炮火般地猛烈羞辱。那時候,他能接觸到的唯一的學習資源就是課本和考試卷子,於是,他把這兩樣背得滾瓜爛熟,從中找到學習規律,並在初二從全班倒數第一一躍成爲全年級第一,最終考入夢想大學並繼續研讀英語專業。

大學畢業的時候,董宇輝放棄了保研的機會,放棄了年薪20萬起的工作,進入新東方當老師。這源於一次他和父親的聊天,當時他找到了好幾個看起來很不錯的工作機會,但遲遲下不了決定。“我父親問我,如果你造了一個很好的汽車、或是很貴的手錶,然後把它們賣給很富有的人,這對社會五年到十年後的發展有什麼價值或貢獻?”父親拋出的這個問題,讓董宇輝有了答案。“人是萬物的尺度,能夠影響,改變,成就人的工作,是最有價值的”,董宇輝說。而學習習慣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就是一個人的青春期。懷着這個想法,董宇輝成爲了新東方的一名高中英語老師,就想多讀點兒書,多影響點兒人。

董宇輝做教學成果分享

距離那次與父親的談話已經過去5年時間,在這個春天,董宇輝班裡加起來有近十萬的學生。疫情最艱難的時候,他會在課堂上和學生們分享自己特別喜歡的一句話,“‘悲觀是遠見,但樂觀是智慧。’沒有必要每天沮喪着生活,因爲你知道生活本來就不會一帆風順。”他也會在上課的間歇時間,跟學生們分享這次疫情期間,一線醫護人員以及他身邊,像胡一、宗思遠這些新東方在線的同事們給自己帶來的感動。

因爲他相信這份堅定、勇敢和善良,以及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使命感,會在全國一百萬個青年人的心裡埋下種子,好多年後,他們會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