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我們不只要小確幸 更要大格局

文/鄭淳

這是最沉悶的時代,也是最具活力的時代,一個嶄新的世代現身─他們化身爲創業者,以利他作爲企業核心價值;他們化身爲教育者,勇於跳脫傳統教育的框架;他們化身爲領導者串聯彼此顛覆權威與結構;他們化身爲專家,端出你意想不到的事業;他們化身爲志工,隨時都熱情無限!向下紮根,向上爭一片天,這是最不一樣的「愛臺灣」!

「我們是世界的一份子。所以自己改變,世界就改變。」抱着這樣正向想法的年輕人,正在聚集一股新生力量,準備突破臺灣滯悶的困局

《今週刊》走到了900期了!17年來,我們看到臺灣不斷的在變化,也覺得歷史已經走到關鍵十字路口。臺灣經濟要走出影響力政治想要突破既有框架,社會就要有全新的想像力

數位時代》總主筆詹偉雄認爲,臺灣未來十年可能會出現如美國六0年代嬉皮青年展現的巨大能量。他說:「別的世代或許也對環境有某種程度的體認,但沒有那麼明顯機會,社會階層的斷裂沒有強大到需要靠整個世代來承擔歷史使命。所以這個世代有幸成爲歷史上顯著的世代。」像之前因爲經濟發展對環境的破壞,現在似乎面臨「加倍奉還」的情況。年輕人走在街頭響應反核,因爲他們是真正要承受後果的一代。

《今週刊》秉持「財經雜誌、第一品牌」的信念,不僅關注國內外經濟與財經趨勢,更期盼藉由報導找尋屬於臺灣社會的希望。在這一期的採訪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真誠良善的年輕人,一直默默在各領域付出,並且已經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只是被層出不窮的社會新聞埋沒而沒有受到應有的注目。這股值得讓人期待的羣相,就落在六、七年級生新世代,因爲他們生長在網路科技興起的時代,很多想法跟做法都與衆不同。而我們相信,這一羣年輕一端的世代對於政治、經濟、社會的期盼,正是主導未來的重要關鍵。

《今週刊》900期採訪了30位「青年夢想行動家」,看見這羣新世代擁有三個與衆不同的特點:

新世代特質1:在生活中行動改變

「行動」,標示出這一代的第一個與衆不同。今年才27歲的許芯瑋原本是師大附中老師。懷着滿腔熱血矢志要當一個能讓學生熱愛學習的老師,卻不敵臺灣升學教育體制而敗陣下來。但是她不因此退縮,毅然決然離開校園,從事Design For Change(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的社會教育。

陸詩薇平常是忙碌的律師,但在工作之餘她投入各項公共議題,並積極主動提出法案,從法制去改變。許芯瑋、陸詩薇都沒預設過自己會走上這條路,卻因爲傾聽自己內心聲音而展開人生意外旅程

新世代特質2:合作大於競爭

沒有資源的年輕人,要如何彙集力量?所幸,科技工具的使用讓他們彼此串聯,即使跟陌生人也可以合作。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指出:「矽谷早已吹起一股越小越好的創業趨勢,如果以前的製造業都是以強大資本爲主,現在的創業者都改以提供客戶服務來翻轉商業模式。他們個個輕薄短小,一張信用卡就可以開始創業。」「小」,或許是新世代在初出社會時不得不屈身的結構條件,但正因爲小,讓他們瞭解合作的重要,彼此互相拉擡打氣。

新世代特質3:賺錢之外還要分享利他

張明正說:「年輕的創業者心裡有兩個M,除了要賺Money,更要做得有Meaning(意義)。」

The Big Issue大志總編輯李取中與街友做夥伴,讓每本雜誌的獲利直接回饋給街友。稻禾餐飲總經理嚴心鏞親自帶着員工購買傢俱佈置宿舍,希望弱勢家庭的孩子能在他的公司裡學到一技之長。叱吒網路一方的林弘全創立FlyingV羣衆募資平臺,讓需要第一桶金的創業者與樂於贊助的人歡喜遇見彼此。大學就讀園藝的大男孩陳聖凱,在東南亞國家看見自己的價值,帶著志工隊爲窮鄉僻壤蓋廁所,問他需要外界什麼支援,他不要人捐錢,只要人捐馬桶蓋

你能說這批年輕世代「不務正業」嗎?我們發現他們都說:「我們不只要小確幸,更要大格局

在《今週刊》900期,我們重新看見那些努力付出的人物,那些值得我們用力鼓掌的青年典範,藉由他們紮根臺灣的堅持與信念,讓低迷已久的臺灣社會有個令人振奮的新開始。我們同時製作「跟我這樣愛臺灣」數位專輯,與FlyingV羣衆集資平臺合作,企圖以不一樣的方式,幫助更多臺灣做夢的人有能力與資源實踐夢想。

有句話說得好,十步之內必有芳草,這些力量或許分散,但深植各處、各領風騷,隨着世代的遞嬗,繼起的能量會填補起彼此的空隙,匯聚成爲一股提升的動能,帶着臺灣起飛。這股能量已經在告訴我們:「一起來跟我這樣愛臺灣!」

就讓我們一起看見,臺灣微小而巨大的力量!…【全文請見今週刊900期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900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