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鏈博會報告 陸專家:全球供應鏈發展有「四化」趨勢

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28日在大陸北京開幕,併發布《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圖/新華社)

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28日在大陸北京開幕,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陳建安在當天舉行的貿促智庫論壇暨《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佈會上對《報告》進行解讀。他表示,《報告》通過全面量化分析發現,全球供應鏈發展的主要趨勢是區域化、多元化、數位化和綠色化。

澎湃新聞29日報導,在供應鏈區域化方面,歐洲、東亞、北美供應鏈區域化特徵最爲顯著。德國、中國大陸、美國分別爲區域供應鏈中心。汽車和化工行業供應鏈區域化態勢明顯;在供應鏈多元化方面,受地緣政治衝突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歐洲跨國公司加快供應鏈多元化步伐,電子產品和紡織品供應鏈多元化特徵進一步顯著。

在供應鏈數位化方面,隨着數位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全球供應鏈數位化趨勢顯著。其中,通信行業供應鏈數位化程度最高,資訊技術及資訊服務業次之,金融業供應鏈數位化國別差異較大;在供應鏈綠色化方面,爲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全球供應鏈綠色化是大勢所趨。但各主要經濟體供應鏈綠色化進展不一。

《報告》強調,當前世界經濟復甦艱難、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供應鏈面臨重構,需要各國共同促進、共同建設、共同維護。

基於此,《報告》提出促進全球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的政策建議。建議各國加強科技創新合作,推動全球供應鏈加速數位化、智慧化轉型;加強供應鏈開放合作,共同維護全球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深化共建供應鏈基礎設施,加強物流、通信等有形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實現金融、規則標準的「軟聯通」;堅持包容發展原則,使大中小企業共用全球供應鏈發展成果和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