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飆漲非因供不應求 動力電池原料市場暗流涌動
去年以來,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等動力電池主要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給電池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今年上漲趨勢更是愈發明顯。是什麼原因導致這輪漲價潮,又將持續多久,會否傳導至新能源汽車市場?帶着這些問題,記者深入調查了動力電池原材料市場,採訪了多位長期關注動力電池市場的專家,逐一解開疑問。
主要原材料價格飆漲
今年以來,動力電池原材料經歷了一波明顯的價格暴漲。市場交易數據顯示,碳酸鋰是鋰電池正極材料和電解液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去年5~11月是價格低谷期,此後一路攀升,今年3月初,已經飆漲到8.7萬元/噸,相比去年底4.8萬元/噸的價格,上漲了80%。另一種電解液主要原材料六氟磷酸鋰,價格從2020年最低6.4萬元/噸漲至2021年1月的11.5萬元/噸,今年3月的報價更是達到20萬元/噸左右。
三元前驅體是三元正極材料的半成品,價格由2020年7月的7.2萬元/噸,上漲到今年3月的12萬元/噸左右,增長67%。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價格從今年1月進入上行通道,尤其在2月大幅走高,最新數據顯示,3月初報價在4.3萬~4.8萬元/噸,且價格仍有上漲趨勢。1月以來,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價格漲幅在24%以上。
3月初,鋰電池重要原材料6μm銅箔和8μm銅箔均價分別漲至11.7萬元/噸、10.3萬元/噸,相較於1月初的9.9萬元/噸和8.3萬元/噸,分別上漲18%和24%。三元電池重要原材料鈷較年前也有大幅上漲,從去年12月底的26萬元/噸上漲至今年3月的40萬元/噸,但目前有小幅下滑趨勢。此外,鋰電池正極原材料正丁醇上漲180%、硫磺上漲153%。
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1月以來,遠東電池、卓能、億緯鋰能、鵬輝、橫店東磁、德朗能等電池供應商紛紛發出了調價函,希望調高電池價格。但動力電池裝車價格並未出現上漲的趨勢。儘管行業普遍都感受到了較大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但主流動力電池供應商都未提出提高動力電池裝車價格。
美元超發是漲價主因
“這輪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根源不是供需問題,更多是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池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強調,表面上看,有些原材料供應緊張,但實質上並非供應不足,而是有些原材料供應商持貨待售,故意爲之。去年以來,歐洲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上升,因此帶動了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持續上漲,進入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保持了不錯的增長態勢。儘管動力電池裝車量處於總體上升的區間,但並未出現產能不足的問題,因此,原材料環節也不存在供應不足。
真鋰研究首席研究員墨柯表示:“市場交易價格處於上升期,本來應該今天供的貨,供應商就會想着明天再出貨,認爲明天可能價格會再漲一點,這樣人爲造成了某些原材料的供應緊張。但實際上,市場總體仍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長期看,不會出現價格暴漲的問題。”不過,墨柯也表示,原材料價格上揚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短期內不太可能大幅回落。“今年內可能都會處於上漲區間,但不會出現持續上揚的發展曲線,短期內可能會出現波動。”
“我和很多業內人士的觀點一致,普遍認爲,美國貨幣超發是引起此輪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墨柯如是說,“大通脹來了,大宗貨物價格必然上漲。”劉彥龍也持同樣的判斷。
據瞭解,3月6日,爲了應對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影響,美國決定再次向所有美國人每人發放1400美元救濟金,以及延長美國人領取失業補助金的時間等,總計發放約1.9萬億美元。這已經是2020年以來,美國第三次實行經濟刺激法案。去年3月,美國第一次發放2萬億美元,隨後第二次又發放9000億美元,在加上這次的1.9萬億美元,美國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總共發放了近5萬億美元貨幣。美元作爲世界貨幣如此大規模超發,傳導到資本市場,引發原材料價格上漲不可避免。
未來裝車價仍將持續下降
“雖然原材料價格有一定的上漲趨勢,但動力電池的裝車價格不太可能會上漲,反而會呈現總體下降的趨勢。”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爲,對於動力電池企業而言,隨着規模的提升,成本下降是必然。墨柯介紹:“總體而言,今年原材料上漲大約20%左右。目前,圓柱型電池價格有小幅上漲,但多用於消費類電子產品、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等,而非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據我瞭解,方型、軟包(動力)電池都沒有漲價,也確實漲不動了”。
爲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新能源汽車價格未來一段時間還將呈現一定的下降趨勢,這是不可逆的發展趨勢。動力電池作爲核心零部件,其價格也必將被不斷壓低。瑞銀證券分析認爲,到2024年,電動車的整車價格將和燃油車趨於一致。德勤發佈的研究報告則認爲,2024年電動車製造成本將與燃油車持平。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日前同樣表示,預計到2025年,電動車的初購成本將與傳統燃油車持平。
數據顯示,2020年動力電池均價約爲137美元/kWh,而10年前,這一數字爲1100美元/kWh。過去10年間,動力電池價格降幅明顯,這一方面得益於技術提升帶來的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也受規模效益影響。未來,這種趨勢仍將持續。
車企有絕對話語權
最爲關鍵的是,在新能源汽車的採購體系中,整車企業有絕對的話語權,動力電池的裝車價格不太可能實現上漲。“整車企業在動力電池的供求關係中,處於比較強勢的地位,一旦電池供應商無法滿足其需求,很容易被替代。特斯拉就放棄松下改用LG。所以動力電池供應商不敢輕易漲價。”崔東樹如是說。
從目前市場的反饋看,尚沒有動力電池供應商提出漲價,多用內部調節等手段消化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需要注意的是,過去一段時間,動力電池供應商雖然也有來自整車企業的壓價壓力,但大部分企業都有一定的盈利空間。“動力電池的利潤空間還是很可觀的,這讓他們有一定的底氣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崔東樹告訴記者。
墨柯也表示,一般動力電池企業的毛利率在20%左右,雖然淨利潤並不高,但在車企不接受漲價的現實情況下,大多數企業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辦法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不敢輕易提價。
有消費者擔心,如果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傳導到新能源汽車領域,會出現漲價和減配兩種結果。但從目前的發展態勢看,短期內出現這兩種現象的可能性均不大。除前述的新能源汽車漲價可能性較低之外,減配的說法也並不成立。“有些車型的續駛里程有所降低,但我判斷這並不是動力電池成本上漲造成的,更多是補貼退出後,車企根據市場需求,綜合自身產品定位制定的策略。”劉彥龍告訴記者。本報記者 王金玉 《 中國汽車報 》(2021-03-29 0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