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到九獅跳!走過300年 浙江九獅圖首次來臺演出

浙江獅圖首次來臺表演準備中。(圖/記者馬叔安攝)

記者馬叔安、黃麒文/南投報導

來自浙江的九獅圖將於20日首次於臺灣演出,九獅圖團長應明表示,九獅圖的表演熱熱鬧鬧,非常祥和,這次來臺的團員都是業餘演出,不過爲了演出都做了最好的準備,最好看的就是九隻獅子一同出來的時候,其他小獅子吸奶動作「有母愛感覺」。

▲浙江九獅表演中用的「九獅架」。(圖/記者馬叔安攝)

▲九獅圖表演團團長應明。(圖/記者黃麒文攝)

記者於20日下午3點左右來到南投縣草屯中山公園,剛好趕上九獅圖表演團體在準備演出道具,參與演出的演員陳元曉接受《ETtoday新聞雲》採訪時告訴記者,九獅圖的表演需要用到外型像是轎子的「九獅架」,又稱「九獅籠子」,上有9條龍配上9只獅子,取其「重九」之意,架頂還有裝飾萬年青,象徵祈求農村風調雨順,另外還要配合鑼鼓先鋒嗩吶樂器進行伴奏。

▲浙江九獅圖樂隊排練中。(圖/記者馬叔安攝)

▲九獅圖演員陳元曉。(圖/記者黃麒文攝)

應明說,九獅圖大約在上世紀80年代復興,最早的獅子是以稻草所作,其表演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在「九獅架」後的拉線工作需要11個人所有人的動作要和諧,「操作起來不配合很難成功」。

據瞭解,九獅圖藝術來自浙江金華永康,已經有約300年曆史,這次來臺灣的是九獅圖第9代傳人,九獅圖是大陸第2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每逢正月十五鬧元宵,許多地方都要舉行這項別具一格的舞獅表演,也因此,永康有民謠「節日到,九獅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