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成國人擔憂長照拖垮生活 每月準備金卻不到5000元

▲近7成民衆擔憂長照拖垮生活。(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戴瑞瑤臺北報導

臺灣面臨高齡少子化,政府從去年11月推動長照2.0政策國人長照風險意識雖逐步提升,但長照險投保率僅約2%。根據國泰人壽跟《Smart智富月刊及政大合作的「長照認知與需求規劃調查」,顯示近7成民衆表示擔憂,但平均每人每月準備金額卻不到5000元。國泰人壽建議,青壯族羣可以優先選擇身故保本、保費較低廉的長照險或殘扶險熟齡族羣則可考慮具身故保障的長照險,兼顧保費保本與轉嫁失智、老化風險。

根據調查,大衆普遍認爲最遲35歲就該準備未來長照費用(佔33.8%),其次爲45至54歲(佔21.0%),但25至34歲受訪者中,高達近8成未開始準備長照費用,原因大多是「現在還年輕,長期照顧以後再說」、「現在收入有限,沒有額外資金比例最高,以致於輕忽未來的長照風險。

國泰人壽協理薏如表示,25至44歲的青壯族羣,經濟預算有限,以「身故不保本」的長照、類長照或殘扶險爲優先選擇,將資金花在刀口上,至於哪個險種優先,因青壯族易因「意外」(非疾病)導致失能需要長期照顧,建議可以殘扶險做爲第一優先考量,如國泰人壽無保本設計的「漾呵護殘廢照護定期健康保險」,以35歲男性投保20年期爲例,每年保費約1萬至1.7萬元,發生長照時就可享有每月至少2萬元的長照保障。

相反的,針對45至55歲的熟齡族羣,通常資金較充裕且最擔心面臨失智、老化無法自理的風險,因此先考慮投保具身故保障的長照險,針對生理心理功能障礙提供理賠。若有多餘預算可再依自身在意的長照原因擇一選擇殘扶險或類長照險加強,像是欲增強因意外或疾病致成殘廢,可選擇殘扶險,若有家族病史者,可選常見導致長照的特定傷病作爲理賠標準的特定傷病終身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