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韓國車企

2023年,除了中國市場,韓國車企在全球其他主要區域市場都取得了可觀增長,而且是燃油車、混動車、電動車的均衡增長,對進軍海外市場的中國車企來說,韓國車企既是最難纏的對手也是最好的老師

文 |劉丁

“我們要在韓國和海外市場與中國電動車認真競爭”,韓國汽車移動產業協會會長姜南勳曾經對韓國《世界日報》記者說。

根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的數據,2024年一季度韓國汽車出口金額175億美元,創季度歷史新高,2023年,韓國的汽車出口金額約700億美元,同樣創下年度新高,另外汽車零部件出口約200億美元,汽車工業成爲韓國最大的出口創匯部門。

韓國車企的全球銷量疫情後一直在持續增長,雖然韓國車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不佳,銷量從2016年巔峰時的超170萬輛,下降到2023年的30萬輛左右。但韓國車的全球銷量表現亮眼,2023年,現代汽車集團 (包括現代和起亞品牌) 全球銷量730萬輛,躋身全球第三,僅次於豐田、大衆。

在中國車企的優勢領域新能源車方面,韓國車企也擁有不俗競爭力,在中國和韓國本土之外的市場,2023年現代汽車集團 ( 包括現代和起亞品牌) 的純電動車 (EV) 銷量約爲40萬輛,中國品牌電動車銷量約爲90萬-100萬輛,但分散在多個品牌上,單個品牌的銷量都不大,特斯拉銷量爲120萬輛。在海外純電動車市場,韓國車目前是僅次於特斯拉的第二品牌選擇。

更關鍵的是,韓國車企背靠三星電子、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等韓國本土的芯片和電池企業,在產業鏈層面與中國車企擁有相近的實力,在部分市場,韓國電動車已經開始建立競爭優勢。

比如印度尼西亞,2022年以前,上汽通用五菱的air EV連續多年領跑電動車銷量榜,但隨着現代汽車印尼工廠2022年投產,2023年現代的艾尼氪5反超了上汽通用五菱air EV,而且艾尼氪5在印尼售價超過30萬元,五菱的air EV售價只有10萬元。

2023年,現代汽車在泰國成立分公司,位於曼谷的艾尼氪實驗室開門營業,起亞也宣佈要在泰國建廠,而泰國是中國車企目前投入最多的海外基地,中韓車企都在爭搶日本車企在泰國市場的蛋糕。

還有中國車企暫時被擋在門外的印度市場,現代汽車集團2024年4月與印度電池公司Exide Energy簽署諒解備忘錄,增加印度本地的電池供應,率先在產業鏈上切入印度。

某些市場,韓國車甚至已經走到了日系車前面。2023年前9個月,在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之前,不論是包含燃油車的整體銷量,還是電動車銷量,現代都超過了豐田。

越南市場,從2019到2023年的五年間,除了2022年現代輸給了豐田,排名第二,其他四年裡,現代都是越南車市的銷量冠軍。

在美國電動車市場,2022年之前,韓國車以出口方式成爲僅次於特斯拉的第二選擇,超過福特、通用等美國本土傳統車企。

進入2023年後,因爲韓國電動車尚未在美國本土製造,不滿足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的補貼條件,暢銷的艾尼氪5和EV6等車型失去了獲得政府補貼的資質,銷量落後於部分美國車企。但韓國車企經過努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豁免,向美國出口的商業用途電動車,也就是以公司名義購買的車輛,仍可以得到補貼。

韓國車企在美國努力開拓企業用戶以及汽車租賃用戶,使其2023年1-10月對美出口電動車銷售額增長了77%,2023年現代電動車艾尼氪5在美國銷量排名第六,現代汽車集團在美國的整體銷量則增長了近30%,達到約190萬輛。

韓國車企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高速增長?韓國車企在海外市場的操作對旨在出海的中國車企有怎樣的啓示?

韓國車企全球化的四個階段

韓國車的全球化分爲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韓國車企的出海第一步。

當時韓國學習日本,鼓勵企業出海,韓國政府頒佈了《關於指定綜合貿易商社綱要》,指定了13家企業作爲商社,特許其進行海外貿易。現代集團也於1976年成立現代綜合商社,同年,現代汽車生產出第一批自主品牌轎車後,就開始試驗性地向尼日利亞、秘魯、厄瓜多爾、沙特等國出口。

但當時全球市場對韓國車還沒有認知,日本車是70年代全球化的急先鋒,藉着石油危機的機會,日本車快速在全球市場打開了局面。

20世紀80年代,美國對日本車開始採取限額管理,以及日元升值造成了日本車價格上漲,同樣來自亞洲的韓國車成爲日本車的主要替代品,韓國車企藉此成功邁出了走向海外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的一大步。

但是這一階段的韓國車並不算成功,因爲產品質量差,即便價格便宜,短期內獲取的市場份額,也很容易因爲口碑崩塌而丟掉,比如在美國市場,現代汽車的銷量1987年曾達到26萬輛的高位,但1992年就下降到7.7萬輛。

但不論口碑如何,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這段時間,韓國車已經完成了全球化的第一步,全球主流市場都已經有了韓國車的聲音。

第二階段是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到2008年金融海嘯之間的重整期。1997年之前,韓國車企在海外大肆擴張,韓國政府也指導韓國銀行給予汽車產業強大的信貸支持,所以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韓國車企債臺高築,遭受重創。

1999年,現代汽車在韓國政府指派下收購了起亞汽車,韓國其他車企,如大宇、雙龍的股權則被賣給歐美車企,自此現代汽車集團成爲韓國汽車工業的唯一代表。

2000年以後,現代汽車集團進入鄭夢九時代。鄭夢九是鄭周永的次子,由於他與弟弟鄭夢憲之間關於現代集團管理權的爭鬥,2000年8月,現代汽車脫離現代集團單獨運營。

鄭夢九時代,現代汽車最大的轉變在於提升產品質量,扭轉韓國車在海外市場的口碑。韓國車此前給消費者的普遍印象是:便宜、性能一般、質量差,品牌實力屬於二線,跟日本、歐美汽車品牌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爲扭轉負面印象,鄭夢九進行了多項改革,激勵員工從採購、生產等所有環節消除質量隱患,在美國市場推出“10年10萬英里保修計劃”重塑消費者的質量信心。

同時韓國車企高薪聘請歐美頂尖的汽車設計師、工程師,以全球市場,主要是歐美市場需求爲目標開發全新車型,全面提升品牌形象。2005年加盟現代的托馬斯·柏克爾和2006年加盟起亞的彼得·希瑞爾對韓國汽車設計的影響延續至今。

第三階段,2008年金融海嘯至疫情前。這是韓國車在全球市場最大的一波增長浪潮。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現代汽車在美國推出汽車擔保計劃,如果車主一年內失業,現代將負責回購車輛,對某些符合特殊條件的車主,甚至可在三個月內替其還貸。

性價比更高的車型,穩步提升的質量口碑,時間最長的質保承諾以及特殊時期的銷售政策,共同催動現代汽車的全球銷量從2008年的346萬輛快速增長到2011年的656萬輛,2016年,現代汽車的全球銷量達到788萬輛的峰值,坐穩了全球前五大汽車集團的位子。

2016年到疫情前,現代汽車的全球銷量持續下滑,到2020年跌至635萬輛,但銷量下滑的同時,韓國車的市場地位並未下滑,價格更高,口碑更好,品牌形象也在提升,而隨後的疫情在給全球汽車產業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給供應鏈韌性更強的企業創造了機會。

疫情後,現代汽車進入了逐步建立領先優勢的全球化第四階段。

2020年,鄭夢九的兒子,時年50歲的鄭義宣就任現代汽車集團董事長,82歲的鄭夢九成爲名譽董事長,現代汽車進入鄭義宣時代。

鄭義宣推動現代汽車集團向電動化轉型,在海外市場上,重點增加在美國、歐洲、東南亞的投入,推動現代汽車從跟隨者向領跑者轉型。

首先,現代汽車正在加速美國本地產能的建設。現代在美國佐治亞州的第一座電動汽車和電池工廠,2022年10月開工建設,原計劃2025年投產,而鄭義宣2022年8月24日赴美之前,與美國佐治亞州官員在韓國首爾會面,宣佈投產時間將提前到2024年。

東南亞市場,現代汽車重點佈局擁有鎳礦資源的印尼。鄭義宣2022年3月與印尼總統一同出席了雅加達附近新工廠的投產儀式。此工廠投資15.5億美元,在印尼本地銷售,並以此爲基地出口其他東南亞國家。現代汽車集團2021年也與韓國LG在印尼共同出資11億美元興建電池工廠。

除了海外產能建設,現代汽車還與韓國企業共同合作加強新能源車產業鏈的韌性。2023年6月,現代與三星、SK on、LG結成聯盟,三星負責自動駕駛系統和半導體解決方案,SK on提供電池,LG則供應屏幕、攝像頭、電池、電機、車機系統。

現代汽車集團2024年初重整了其研發體系,將此前的車輛軟件技術部門、移動工程部門、軟件定義汽車部門整合,成立先進車輛平臺部門 (AVP) ,重組包括整車開發部門的研發部 (R&D) ,形成AVP和研發部 (R&D) 雙部門平行的結構,以此提升軟件部門的地位,加速向軟件定義汽車的轉變。

政策方面,韓國也在持續加大對新能源車產業鏈的傾斜,在韓國汽車移動產業協會的推動下,2023年韓國政府發佈了《國家高技術產業振興戰略》,韓國國會通過了《特別稅收限制法》修正案,將電動車、氫能汽車列爲國家戰略技術,企業在韓國進行電動化、自動駕駛等投資,可以獲得25%—35%的稅收抵免。

韓國汽車移動產業協會會長姜南勳2023年3月通過其官網發聲:世界正在爭奪汽車行業的未來,韓國要借這次機會,成爲全球電動汽車的中心。

錢袋鼓鼓的韓國車企

2024年2月,國際評級機構穆迪上調了現代汽車的評級,理由是其海外銷售分散佈局,抗風險能力強,且財務根基堅實。

在財務方面,2023年底現代汽車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僅有59%,好於豐田,淨利潤2023年達到約159億美元,超過奔馳和特斯拉。

銷量方面,疫情後現代汽車的產銷恢復在全球化車企中是表現最好的,2023年,總銷量已經超過了2019年的水平,達到730萬輛,雖然還沒達到788萬輛的歷史峰值,但全球排名卻從第五名攀升到第三名。

韓國汽車移動產業協會認爲,韓國汽車疫情後的成績主要源於:1.供應鏈及時響應,實現了疫情後的生產正常化;2.政府採取積極對策,降低了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的負面影響;3.韓國車企採取車型多樣化策略,燃油、混動、插電式混動、純電動多種車型協同發展。

2019到2023年,現代汽車集團在中國失去了約60萬輛的銷量,彌補這個缺口的是美國、印度、歐洲,三個市場分別增加了約40萬輛、30萬輛和20萬輛。

在美國,現代汽車集團的主力車型是伊蘭特、途勝、聖達菲、K3、telluride,這些車型2023年銷量均超過10萬輛,賣得最好的電動車是艾尼氪5和EV6,銷量分別達到3.4萬輛和1.9萬輛。

在歐洲,現代汽車集團賣得最多的車型是sportage,2023年達到約16萬輛,另外,途勝系列和cee’d系列車型銷量也達到約13萬輛,賣得最好的新能源車型是kona系列,包括純電、混動車型合計銷量達到約6萬輛,艾尼氪5和EV6車型分別爲2.4萬輛和3.6萬輛。

在印度,目前現代汽車集團的主力車型是小型車,包括seltos車型和sonnet車型,2023年銷量分別達到9.8萬輛和7.9萬輛。

韓國車在中國之外的主流市場都取得了有效增長,其關鍵原因就是韓國車企在疫情期間的供應鏈擾動中,是韌性最強的全球化車企,唯一在供應鏈韌性上強於韓國車企的中國車企,因爲尚未完成全球化部署,無法對韓國車造成挑戰,這就讓韓國車成了供應鏈擾動之下,交付能力最好的全球化車企。

是對手更是老師

對中國車企來說,出海路上,日本車是終極目標,但現階段韓國車是威脅更大的對手,特別是在中國車企佔優的新能源車領域,韓國車企更是唯一可以和中國車企展開全面競爭的對手。

中國電動車的競爭優勢體現在產業鏈、供應鏈,而韓國車企在這方面同樣具備實力。例如在電池方面,韓國的LG、SK on、三星SDI的產能規模雖然不如中國的寧德時代、比亞迪,但在歐洲、美國的佈局,韓國企業更早、根基更深。

根據韓國動力電池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數據,2024年前兩個月,在全球車用動力電池市場,寧德時代的市佔率爲38.4%,韓國LG、三星SDI、SK on的市場份額分別爲13.7%、5.6%、4.5%,排在第2、5、6位。LG和比亞迪的市場份額非常接近,二者經常交換第2和第3的位置,但因爲比亞迪主要是自供,所以LG就是全球僅次於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如果只看中國之外的市場,寧德時代2023年纔剛剛追上LG的市場規模。

現代汽車兩年前投入市場的艾尼氪5車型,已經可實現800V電器架構下的快充,並配備自動泊車、自動駕駛、語音控制系統,產品力上並不比中國車企落後。

2023年11月,現代汽車集團在廣州車展上推出在中國生產的緊湊型SUV車型EV5,售價約爲15萬元,具有與中國電動車相媲美的性價比。

除了供應鏈,韓國車企相比中國車企最顯著的優勢是在海外遭遇的政治阻力更小。

“韓國車處於歐洲的預警雷達之外,正在積極賣車”,某法國汽車行業分析師對《財經十一人》介紹,歐洲目前把矛頭對準中國車,但並沒有過多批評韓國車,雖然過去幾年中國車在歐洲市場的發展速度遠超韓國車,但未來的政策環境對韓國車更加有利。

美國市場更是如此,中國車企已經基本放棄美國市場,即便是供應鏈上游企業,也在考慮赴美投資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而韓國車企雖然因爲尚未本地生產,也受到了一定影響,但總體表現依然可圈可點,現代的艾尼氪5是美國銷量前十的電動車中唯一一款純進口車。

你的對手就是你最好的老師,韓國車企海外拓展的經驗和教訓,特別是2008年開啓的增長浪潮,以及疫情後的增長中,韓國車企的做法對正在大舉出海的中國車企有相當重要的參考價值。

第一,保持韌性,重點市場重點經營。

海外市場情況複雜,遭遇挫折非常正常,急功近利無法長久,保持韌勁,長期深耕,耐心經營纔是最佳選擇。

韓國車出海,早期曾在加拿大遭遇貿易壁壘,在歐洲被嘲諷質量低下,在泰國遭遇抵制,被美國限制進口;

韓國車企在東南亞市場的開局,與今天的中國車企有很多類似之處,都是後來者,都要面對日系車的強大政商資源、渠道能力、市場壟斷。

韓國車企突破日系車壟斷的時候,注重集中優勢資源,深耕一處、定點突破,之後再逐步擴大戰果。比如越南市場,現代汽車2009年在越南建設工廠,經過十年深耕,纔在2019年超過豐田,成爲越南銷量最高的品牌。

中國車企出海,歷史上上汽通過收購MG在歐洲真正建立了本地影響力,奇瑞、長城通過本地製造紮根南美、俄羅斯,過去兩年的出海大潮中,中國車企更是佈局衆多市場,銷量增長非常可觀,但和銷量增長相比,中國車的市場地位並沒有得到同等提升。

好在從2023年開始,這 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多家中國車企都將泰國選定爲突破方向,以此打開出海局面。 2024年4月剛剛結束的泰國曼谷車展上,比亞迪以5345臺的成交量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豐田成交8540臺,而在曼谷車展的總成交中,中國品牌佔比已經達到37.7%,日本品牌爲48.3%,成交量前十的品牌中,中日品牌各佔五個。

第二,重視全球信息體系建設,強化本土化經營。

全球信息獲取能力和當地人脈資源的建設在日本、韓國車企出海過程中都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2 0世紀70年代初,韓國政府向日本學習,走向海外,授予三星物產、現代綜合商事、大宇實業、雙龍集團等13家企業綜合商社名號,特許這些商社作爲韓國企業出海的先鋒。

當時爲韓國總統朴正熙出謀劃策的,是日本伊藤忠商事會長瀨島龍三。朴正熙與瀨島龍三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同學,瀨島龍三曾是二戰時期日軍大本營作戰參謀,戰後進入伊藤忠商事擔任情報部部長。

三星集團1993年前後斥巨資建設全球超高速通信網,設立網絡中心,在集團公司體系內確立信息共享體制,實時傳遞全球所有分支機構的信息。 1994年設立戰略支援組,大量吸收韓國國家情報機關幹部,成爲三星情報工作的核心部門,將全球各地政府官員、顯赫人物、著名媒體記者的信息以數據庫形式統一管理。

最值得中國車企借鑑的,是韓國企業實行的海外專家制度:韓國企業將公司內部職員派向海外,這些職員大多有海外教育背景,在海外有豐富的人脈資源。這些職員不必坐班,也不必去海外分部報到,只需各自體驗、獨自走訪,歸國後彙報情況,幾十年裡,韓國企業向海外派遣了幾千名海外專家,花費幾千億韓元,構建了對全球市場的深入瞭解。

第三,警惕負債過高、現金流斷裂的風險。

20世紀80年代開始,韓國政府幹預銀行,向車企大量放貸,且享受優惠利率,起亞在車型盈利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仍不斷從金融體系獲得資金,維持運營,並激進擴張,大舉在海外興建基地,結果,起亞財務成本不斷攀升,借新債還舊債,倉促之間不斷推出效率低下的新車型,導致虧損和負債進一步增加。

1997年,起亞利息支出佔營業 收入的比例達到5.25%,遠超現代汽車的1.78%,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債務集中暴雷,起亞由於無法償還債務進入清算狀態。

當前,中國不少車企也都在負債經營、融資經營、燒錢搶市場,也有不少車企積累了大量的美元負債,需提高警惕。

第四,大企業的整合與協同。

1997年金融危機之後,現代收購起亞,不僅讓起亞走出危機,也讓現代汽車集團發展爲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二者的產銷和品牌整合協同,對中國車企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方面,雙方整合生產平臺,共享車型和技術,降低成本。危機之前起亞的推出了過多的低效車型,產能利用率一度跌至60%左右,現代和起亞的車型總數超過40款,二者合併之後,重新整合了旗下汽車工廠,砍掉大量低效車型,共享平臺和技術,在各自品牌下推出不同風格的車型。

雙方還重組了供應商隊伍,將衆多的一級供應商重新調配,以現代摩比斯爲核心打造供應商體系,統籌衆多小而散的供貨商,實現模塊化供貨,建立聯合數據庫,向整車廠提供完整的零部件模塊,例如底盤、動力總成。

另一方面,現代和起亞協同拓展海外市場,起亞在中國、墨西哥、美國、斯洛伐克佈局工廠,現代則在美國、中國、印度、捷克、土耳其、巴西、新加坡、越南、印尼佈局工廠,各有側重。同時對品牌進行差異化運營,起亞品牌更加年輕化,偏重個性化設計,現代則相對穩重,避免同質化競爭。

當前,中國車企之間的競爭趨於白熱化,內耗嚴重,已經出現了大量低效車型,閒置產能,各企業海外各自爲戰,產能重複建設,品牌宣傳重複投資、同質化嚴重。中國汽車行業應考慮加強協同,形成合力,共同增強海外競爭力。

2024年的全球電動車市場正在降溫,這次全球市場的降溫和2018年—2019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降溫非常相似,補貼政策的變化影響巨大,過去數年的快速增長導致充電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進一步突出,車企處在新舊兩代產品的切換期,新產品尚未投放市場,消費者觀望情緒濃厚,這些共同導致了新能源車市場的熱度下降。

在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降溫的大背景下,不論是進擊的韓國車企,還是邁出出海第一步的中國車企,最需要比拼的就是忍耐力,誰能扛過這個降溫期,誰就能享受到下一次升溫期的第一縷溫暖。

不過全球市場度過降溫期需要的時間肯定比中國市場更長,所以在海外市場缺乏積累的中國車企必須學會抱團取暖,與人爲善,多交朋友,少樹敵人,讓中國車市場份額的增長惠及更多當地人,在降溫期給更多人帶去溫暖,自然就能讓中國車更快更好的成爲當地人的選擇。

本文作者爲《財經十一人》研究員 ,編輯: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