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木偶 10米高巨人現身蕭壠文化園區

蕭壠文化園區出現了1座10米高木偶巨人頭戴斗笠眼睛還會發光。(劉秀芬攝)

大文國學生與自己參與創作的小木偶。(劉秀芬攝)

會發出蟋蟀叫聲、會轉動的木頭盒子。(劉秀芬攝)

會發出蟋蟀叫聲、會轉動的木頭盒子,連動成「蟲鳴鳥叫的木盒裝置藝術。(劉秀芬攝)

會發出蟋蟀叫聲、會轉動的木頭盒子,連動成「蟲鳴鳥叫的木盒」裝置藝術。(劉秀芬攝)

位於臺南佳里區的蕭壠文化園區,是附近居民休憩場所糖廠倉庫改建的展覽空間,吸引遊客參觀,最近園區出現了1座10米高木偶巨人,頭戴斗笠,眼睛還會發光,非常吸睛,原來是文化局造型藝術的當代」文化體驗教育計劃課程學生的作品之一,將擺在園區陪遊客過耶誕節

蕭壠文化園區辦理文化體驗教育計劃已邁入第2年,今年共計辦理30場,參與學校包括成大建築系、臺南一中大內國小、大文國小、延平國小及後港國小等6校,由林煌迪方偉文王婉婷等多達12位藝術家帶領各校師生創作,即日起推出「請說方言實驗室Ⅱ」成果展

其中由林煌迪帶領成大建築系30多位學生的課程,探討「從部分整體-空間與人的重組主題,學生以「重新認識自己」爲設計發想,結合園區場域環境特性,創造出戴着斗笠的大木偶。

巨型人偶的斗笠及斜線眼鏡配件,是學生透過日常生活聯想所具象化的創作,組裝完成後10米高的木偶倚靠在建物上,讓參觀者感受人與人偶及園區建物、空間上的尺度變化過程中學生們揮汗鋸木頭、鎖螺絲,互相交流討論,當作品完成後,大家都很感動一年下來自己的學習成長。

除了斗笠大偶外,國小、高中組學生則合力打造一尊小偶,穿戴了一張張敲平樹皮衣,還有會發出蟋蟀叫聲、會轉動的木頭盒子,連動成「蟲鳴鳥叫的木盒」裝置藝術,讓參觀者感受另類藝術創作。「請說方言實驗室Ⅱ」計劃成果展即日起將於園區展出至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