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2天防「劇烈天氣雷雨彈」 第3號颱風何時誕生?彭啓明說話了

氣象局提醒,今和週四午後有局部大雨發生機率。(圖/資料照/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陳俊宏臺北報導

午後防雷雨彈!氣象專家吳德榮提醒,今天(8日)、週四偏暖溼的南風西南風,清晨上午間中南部有局部短暫降雨,午後對流旺盛,大部分山區,部分平地影響,應慎防「劇烈天氣」(雷擊、強風及瞬間強降雨)的影響。至於7月已進入颱風季,今年第3號颱風何時誕生?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啓明說,西太平洋有利於颱風生成爆發環境時間點可能是落在8月初。

高溫區域

橙色燈號】連續3日36度以上

北部:新北市。東半部:花蓮縣。

黃色燈號】36度以上

北部:臺北市。中部:南投縣

▼氣象局對4縣市發佈高溫資訊。(圖/氣象局)

中央氣象局預報林定宜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指出,今天(8日)太平洋高壓比較弱,天氣比7日不穩定,因陸風、西南風互相輻合作用,中南部清晨至上午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多雲到晴;午後大臺北、東半部和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機率。

林定宜說,今各地高溫約33至36度,大臺北盆地、花蓮縱谷及南投近山區或河谷,有局部36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下午起西南風比較強,東南部沿海包括蘭嶼綠島要注意8、9級強陣風

▲▼今晨中南部已有降雨。(圖/氣象局)

▲▼今雨區預報圖。(圖/氣象局)

林定宜表示,週四因太平洋高壓相對比較弱,天氣和今類似,中南部清晨至上午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爲多雲到晴;午後大臺北、東半部和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機率。

林定宜指出,週五起到下週二高壓再增強,天氣比較穩定,各地大多爲多雲到晴、高溫炎熱,午後雷雨範圍縮小,包括大臺北、東北部和各地山區;未來一週各地高溫沒下雨時都有36度,依舊比較熱。

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 老大泄天機專欄提到,最新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顯示,一週後(15日晚間8時)梅雨鋒面仍從日本向西延伸至華中一帶,呈現南北徘徊的特性,對日本及華中、華南具有嚴重威脅

▼吳德榮說,最新歐洲模式模擬,15日晚間8時梅雨鋒面(紅虛線)仍從日本向西延伸至華中一帶(左圖),呈現南北徘徊特性;臺灣低層持續盛行南風及西南風(左圖),中層則有太平洋高壓脊右圖)。(圖/翻攝「三立準氣象· 老大泄天機」)

吳德榮說,今、週四低層偏暖溼的南風及西南風,中層則有太平洋高壓脊的沉降增溫,故天氣晴朗、白天高溫炎熱;由於太平洋高壓並不強,無法壓制大氣穩定度的釋放,清晨上午間中南部有局部短暫降雨,午後對流旺盛,大部分在山區,部分平地受影響,應慎防「劇烈天氣」(雷擊、強風及瞬間強降雨)的影響。

吳德榮分析,週五至下週二天氣型態變化很緩慢,低層西南風的水氣略減少,不穩定度略降,清晨上午西南部有少量降雨,午後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部分鄰近平地受影響,仍有較大雨勢的機率;各地天氣晴朗,白天依然炎熱。

彭啓明7日說,今年到目前爲止已有兩個颱風,稍微落後平均值,尤其7月底會不會有颱風,目前整個預測來看可能會慢一點,說不定慢的話要到8月初;西太平洋有利於颱風生成爆發環境,時間點可能是在8月初,當然7月下旬也有一些機會,但最大機率可能是在8月初,可能會有颱風一直延續到9月。

彭啓明解釋,爲什麼要注意颱風,「因爲我們不能沒有颱風,颱風還是帶給臺灣很重要的雨量」,當然也會有災情,要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平常就要做好防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