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施羅德:臺灣投資人靈活操作 近六成看好後市

施羅德投資集團連續11年,每一年皆會針對全球33個市場,超過2萬名投資人(臺灣爲500名投資人)作調查。第二階段的調查主題:新經濟型態(Regime Shift),調查了全球以及臺灣投資人,針對過去高通膨、高利率的「雙高」環境下,其投資行爲有何變動。而最新的結果顯示,相較於全球以及亞洲,有高達61%的臺灣投資人有調整資產組合,高於全球(54%)以及亞洲(55%)投資人。

如果進一步提問,是做何調整?最高比例的投資人(54%)是多元化投資組合,其次爲節省開銷(51%)。而全球以及亞洲的投資人,排名第一的皆是節省開銷。另一方面,也有43%的臺灣投資人表示會投資風險性資產(例如投資在特定產業的股票或者基金),期望拉高收益,還有42%表示會投資在循環性類股。皆是專注在升息環境下的投資機會,因應通膨。

值得關注的是,臺灣投資人在「詢問理財顧問」以及「投資在虛擬貨幣」,是相較全球以及亞洲投資人,比例較少。

施羅德投信表示,其實從這次的調查看來,臺灣投資人面對環境的鉅變,心態上願意保持靈活,也越來越肯定多元化投資組合的價值。另一方面,相較於全球以及亞洲投資人,臺灣投資人的積極度也是偏高的,願意承擔更高的風險、以求較高的報酬率。這與臺灣市場這幾年表現亮眼有關,投資人大多傾向樂觀,也因此越來越積極。

臺灣投資人的樂觀情緒,也反映在對未來的預期報酬上。根據這次的調查,臺灣投資人以過去的經驗推估,58%的受訪者認爲未來投資市場的報酬率會更高,僅12%認爲未來會較差。

報酬率的推估是如何來的呢?有58%的受訪者是根據過去五年的數據推估,有56%也同時參考過去一年的表現或者是自己的研究,另有49%來自金融趨勢以及財經新聞。

至於對風險的容忍度,也是顯著提升。有58%的臺灣受訪者表示,經歷了高通膨以及快速升息的環境,對風險的容忍度比過去還高,只有13%表示比過去低。有60%的受訪者,表示可以容忍低於10%的跌幅,有24%則可以容忍10-20%的跌幅。只是這個跌幅的容忍度,與全球投資人相差不多,卻低於亞洲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