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李四端如何從缺席父親變成人生導師

文/許瓊文

前言

知名主播李四端首次動筆寫書,談的竟是「親子教養」。他在《孩子想的跟你不一樣》中真誠分享,如何從一個缺席父親,成爲協助孩子找到方向的人生導師

正文

「從來沒有想過,我會寫下一本關於親子教養的書,」李四端在見到記者的第一刻,還沒坐下來,就說了這句話。他坦言,當了超過二十年的父親後,一直到主持公共電視節目爸媽冏很大﹂,才檢視自己,發現孩子長大的過程,自己是缺席的。

李四端是獨子,上面有三位姊姊父母親都是公教人員。在那個年代,父親是家裡負責主要生計的人,爲了照料一家六口,幾乎每天早出晚歸,很少與孩子相處。李四端記得,父親甚至單身赴美深造兩年,在他的成長中,父親也是缺席的。

對照自己成長過程後,李四端對於親子教養的第一個心得就是,生養孩子,是因也是果。「我們怎麼養育下一代,關鍵在於上一代如何陪伴我們。」

先學陪伴 贏取孩子信任

五十七歲的李四端,育有一子一女,二十七歲的兒子美國大學畢業,現正準備就業;二十一歲的女兒還在美國讀藝術學院, 「坦白說,孩子青春期之前的成長,我是錯過的。」回顧過去,李四端就像多數四年級的父親般,把全部心力放在工作上,對於孩子,則以爲只要讓他們衣食不缺、無後顧之憂、能出國讀書,便是盡到做父親的責任了。

然而,因爲缺少相處與陪伴,李四端與孩子間一直有道跨不過的鴻溝。「孩子小時候,我真的不知道要跟他們說什麼,除了問問功課。」那時,熱愛工作的李四端,從記者到主播,再到新聞部主管,十分忙碌,往往一早起牀孩子已經上學去,下班回家孩子又上牀睡覺了,更糟的是,「年輕時不懂得紓壓,我會情緒化,把工作的壓力帶回家,所以孩子很難跟我親近。」

而且,因爲他是名人小孩學校填寫基本資料,李四端甚至要求孩子只寫母親名字,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沒想到一度被小學老師誤以爲我女兒來自單親家庭,格外關切,」李四端帶着一抹歉意的笑容說。

過去,李四端會寒暑假安排出國旅遊,與孩子「密集相處」,可是,這精心安排竟常常變成一場災難。例如他平常極少與孩子用餐,在一起時,才發現女兒吃飯速度很慢、兒子姿勢不對,於是,講求完美又沒耐性的李四端,忍不住教訓起孩子,「一場難得親子宴,搞得小孩啜泣、大人呼號,一頓飯下來,家人快變成仇人。」

傾聽想法 信任子女的選擇

四年前,李四端開始主持親子對談節目,才發現原來親子之間有這麼多問題,需要相互溝通。他回頭檢視自己與孩子之間,很想重新親近他們,但總是與孩子說不上幾句話。「我開始請教專家,爲什麼我在跟親戚家的孩子聊天,討論學業志向對方年輕小孩都願意與我分享,但是我自己的小孩卻不願意?」李四端納悶。

專家說,因爲不是自己的小孩,不會有期待,對方就不會感到壓力,纔會侃侃而談;但是,父母對孩子有所期待,自然而然產生壓力,反讓孩子遠離。李四端開始學習,只釋放關心,不造成壓力,讓孩子先信任他。

於是,在美國讀書的女兒放暑假回到臺灣,李四端每天抽出時間與她散步四十分鐘,主動送出關心的訊息,漸漸地,女兒也開始會與他分享學校的事情。

幾次父女談心下來,李四端才知道,原來女兒喜歡畫畫,選擇美國知名藝術設計學院,立志成爲漫畫家,是因爲小學時,一次繪畫交流活動,學校邀請從日本來的繪畫老師,對於女兒的作品極爲讚賞,女兒因此得到信心,種下成爲漫畫家的種子。

巧的是,李四端自己也有類似際遇。同樣在小學時繪畫作品受到肯定,當時的他對於繪畫極感興趣,只是沒有受到父母親的支持。如今,角色轉換後,李四端毫無條件地支持女兒,「我信任她的選擇,因爲我可以感受到她的心情,」李四端感性地說。

相較於對女兒的疼愛,李四端坦承自己是比較偏心的,他認爲男孩子必須肩負更多的責任與壓力,因此對兒子的教養也比較嚴格。兒子念大學時就被送到美國,除了讀書,也訓練他獨立生活,對自己負責…【全文請見今週刊851期 】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