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難怪太陽花要佔領? 扭曲的國會不效率
「什麼樣的選民,就有什麼樣的立委!」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黃秀端這麼說。
根據今週刊調查,大多數人對他們並不滿意,卻忘了立委表現好壞,選民應該負最大責任。
立法院這臺灣的政策引擎,近幾年始終欲振乏力,爲了選票與服務,立委跑紅白帖、上電視當名嘴,因應「民意」要耕耘地方又要搶曝光時,如何期待有監督政府的專業問政?
2015年9月15日,立法院新會期開議,這是明年2月立委任期結束前、最後一個會期。4年一次的選舉季節即將到來,這是用選票做出改變的最好時機。在做出決定前,我們該好好了解,立法院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不滿立委問政效率,卻又期待能多耕耘地方
國會席次減半後,立法院的113名立委是臺灣2300萬人的縮影,但這座神聖殿堂的功能與地位,如今早已扭曲變形,甚至失去人民信賴,
根據《今週刊》今年八月委託臺灣指標民調公司的調查顯示,僅不到15%的民衆滿意立院表現,不滿意者高達67.4%。
諷刺的是,扭曲的工作內容,如勤跑紅白帖、當選民的「里長伯」卻成爲不得不爲的「選民服務」。
「立委跑紅白帖的頻率和在立法院專業的問政時間一定是衝突的,在08年以前,很多立委甚至連最基本的簽到開會都做不到。」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說,
「但在過去,這樣不適任的立委還是能不斷被選進國會,讓我們開始質疑,是不是臺灣的選舉文化和選民素質出了什麼問題?」
根據《今週刊》民調,選民最期待立委完成的3項責任,依序是「監督政府和審查預算」、「爭取地方建設和福利」、「反映民間團體意見」,與紅白帖有關的「選民服務」則僅排在民調中第5位。
臺灣指標民調公司總經理戴立安分析,雖然多數民衆不認爲選民服務是立委最重要的職責,但值得注意的是,「爭取地方建設」排名第二,顯示選民相當重視立委是否花足夠的時間關注選區大小事。
2013年廣義的「公部門」,共有超過7兆元支出必須通過國會審查,每位立委平均掌握國家619億元預算生殺大權。這數字大概可以讓全臺北市的國小學童免費吃34年的營養午餐。
但立法運作機制中的重要環節──委員會,如今已經近乎「失能」,1999年上路的黨團協商機制,甚至能推翻委員會決議,本末倒置地成爲立法活動核心。
同時近期黨團協商議題吵的沸沸揚揚,實際上,黨團協商有其必要性,如去年太陽花學運跟今年課綱微調示威活動,都是在黨團協商折衝下解決衝突。
但協商過程不透明跟實質上取代委員會功能,加上政黨惡鬥狀況,使得影響民生重大法案時常被綁架。
自己國會自己救,五大方向迴歸專業
席次過少將造成個別委員監督過多部會、進而造成問政效能低落、少數人可議決法案及預算等問題。
「不分區立委不受選區利益影響,能從專業角度思考整體國家發展。但在政黨掌握提名的權力下,容易受黨紀控制,淪爲投票部隊」中研院前研究員黃國昌說。
面對這個兩面刃,可以引進國外讓政黨提名時採「開放名單制」(Open List)的方式處理(由投票結果決定不分區排序),讓不分區立委有民意基礎,政黨不再有絕對正當性要求立委配合集體行動,有利問政專業與獨立性。
「社會大衆對立法院的要求是更透明,希望重大政策能透過光明正大的方式被決定。」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簡稱公督盟)常務理事顧忠華這番話,道出了學者與民間團體對國會透明化的期待。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賴士葆也認爲:「黨團協商應該用來彌補正常議事運作的不足,爲避免被誤解爲黑箱作業,修正《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黨團協商不得推翻委員會決議,是最直接的解決方式。」。
立委賴士葆建議,在國內憲政體制無法明確走向總統制或是內閣制的現狀下,臺灣可嘗試建立總統與國會對話的憲政慣例,
「就算考慮總統應該有獨立的職權,也應該讓他適度接受國會監督制衡,不會再出現總統有權無責的批評。」
四、治專業不足 分設地方與國會助理
強化專業,是增進立委問政品質的必要條件;而立委專業程度,其實來自幕僚團隊的能力。但臺灣立委助理的待遇,不足以對立委問政提供足夠支持。
前立委林濁水建議,公費助理補助可分爲國會與地方,將兩者經費脫鉤;同時對助理設定晉用門檻與定期進修。
立法院自○八年起設置議事轉播網際網路多媒體隨選視訊系統(IVOD),透過網路直播院會與各委員會開會狀況,並儲存紀錄供民衆隨選收看,但至今並未提供電視轉播服務。
然而包括英、美、日等國,都在上世紀就已開設專門國會頻道,讓民衆隨時關心國會運作,都是臺灣可借鏡的模式。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9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