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陶溪川:陶瓷愛好者的“造夢空間”

新華社記者郭傑文

高聳煙囪鋸齒形廠房屋頂、裸露着紅色磚塊牆面……走進江西景德鎮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老廠房裡是一間間充滿藝術氣息的創意工作室,是很多陶瓷愛好者的“造夢空間”。

“這裡原來是景德鎮國營宇宙瓷廠的老廠房,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着行業改革,瓷廠逐漸走向衰敗,最後廠區停業荒廢。”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景德鎮陶文旅集團董事長子力說。

拼版照片。上圖爲改造前的景德鎮國營宇宙瓷廠廠房,下圖爲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景德鎮陶文旅集團供圖

荒廢的老廠房該如何利用?“老瓷廠是‘瓷都’歷史的一部分,我們想留住它。”劉子力說,2013年,景德鎮以國營宇宙瓷廠爲核心啓動區,打造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經過3年的精心設計、打磨,2016年10月,陶溪川正式開業迎客

“陶溪川的真實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劉子力告訴記者,在改造過程中,項目組保留了22棟老廠房,將瓷廠原有的燒煉車間改建爲陶溪川工業遺產博物館美術館,將原料車間變爲陶藝體驗空間。這裡的每一棟房子、每一臺機器,甚至廣場鋪設的每一塊窯磚,都是原來就有的。

遊客在景德鎮陶溪川參觀遊覽。 新華社記者周密

外表看,老廠房、老窯爐、煙囪、水塔依然聳立,但它們的結構已經改造,功能和業態重新塑造。老廠房“生長出”透明屋頂,變身爲一間間創意工作室和美術館,全國各地的“景漂”青年在這裡聚集,國際化高水平藝術展和文化交流活動經常在這裡上演。

工業化時代,陶瓷產品可以批量生產了,傳統的陶瓷藝術何去何從?如何讓現在的年輕人愛上古老的陶瓷文化?爲了喚起年輕人的陶瓷夢想,陶溪川把原來老瓷廠的窯爐車間改造成“邑空間”,免費提供給年輕創業者藝術家展銷自己的陶瓷作品

位於陶溪川的凡華造物陶瓷飾品工作室起初是由“邑空間”孵化而來。記者在工作室看到,翠綠的“葫蘆”、金黃的“桂花”、多彩的“祥雲”在燈光照耀下更顯精緻。“這些陶瓷飾品是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設計,用泥土燒製而成的。”32歲的工作室負責人周雄昊說。

遊客在景德鎮陶溪川大集上選購陶瓷商品。 新華社記者胡晨歡

大學期間在學校學習瓷藝,一次在陶溪川春秋大集展覽期間,看到有人戴着陶瓷項鍊,從中受到啓發,就想生產讓年輕人喜歡的陶瓷飾品。”周雄昊說,由於工作室生產的陶瓷飾品新潮,很快便得到市場認可。經過幾年發展,工作室的生產廠區已由原來的6平方米發展到2000多平方米。

建築面積只有8.9萬平方米的陶溪川,目前已爲1.7萬餘名青年創客提供了展示平臺。“我們希望陶溪川能成爲年輕創客和藝術家的‘造夢空間’,只要熱愛陶瓷藝術、有夢想,這裡就能成爲他們的家。”劉子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