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購海航:復星、均瑤殺入 潛在財團將浮出水面

證券時報記者 梅雙 李曼寧

一個月內,三則投資航空實體企業的相似公告,將市場焦點拉向正處於破產重整進程中的*ST海航。

吉祥航空率先公告擬參投航空實體企業後,愛建集團也宣佈擬參投上海吉道航航空科技合夥企業(下稱“吉道航”),目的爲最終投資航空實體企業。此外,豫園股份也發佈類似公告。上述公告並未明確指出投資標的名稱,但市場已將其與海航聯繫。

“現在還處於比較關鍵的多方談判階段,6月底可能是個比較關鍵的節點。”知情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透露,多家公司競購的正是海航的航空資產,根據時間安排,6月底之前有望確定重整投資人並完成重整草案。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瞭解到,除了已浮出水面的“均瑤系”和“復星系”,海航航空資產還吸引了其他戰投意向方。“據我瞭解的就有七八家想要參與投資的國內企業,目前確定報名還有另外兩家。”一位航空市場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預計不久後更多的戰投名單將出現。

此外,近期有傳聞海航主業潛在買家還包括,大型央企航司中國國航,以及實力民營資本京東集團和中國平安。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逐一求證了上述“緋聞對象”,中國國航相關人士表示“沒有參與”;京東集團稱“資本合作消息不實”,中國平安相關人士則迴應“我們沒有這方面信息”。

均瑤系投資競購主體已成立

4月29日晚間,吉祥航空發佈公告,公司擬聯合上海均瑤航空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瑤航投”)以及與公司具備航空產業協同作用的戰略投資者等,共同設立合夥企業吉道航,並以合夥企業投資航空實體企業。

吉道航全體合夥人出資總額不超過300億元,其中吉祥航空出資額爲50億元,均瑤航投以及戰略協同投資人出資額不超過249.5億元,吉祥航空和均瑤航投共同出資成立的上海均祥海航空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祥海”)作爲普通合夥人,出資額爲0.5億元。

吉祥航空大股東爲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均瑤集團”)。除吉祥航空外,均瑤集團還持有均瑤健康、愛建集團、東方航空公司股份。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作爲此次投資競購主體的吉道航已於近期成立。

天眼查資料顯示,吉道航註冊資本280億元,於今年5月18日成立,執行事務合夥人爲均祥海,由上海祥海瑞航空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吉祥航空、均祥海共同持股。

無獨有偶,5月20日晚間,愛建集團發佈公告,公司擬與關聯方均瑤航投、吉祥航空等均瑤集團其他下屬企業以及長期穩定的具備航空產業協同作用的戰略投資者等共同投資吉道航,參與投資合夥企業的目的爲最終投資航空實體企業。

據披露,合夥企業全體合夥人出資總額不超過300億元,愛建集團作爲有限合夥人出資額不超過40億元。根據均瑤航投以及戰略協同投資人出資額不超過249.5億元,這說明可能將有其他戰略協同投資者加入“併購團”。

“合夥企業各合夥人尚未正式簽署合夥協議,合夥人具體出資金額、出資比例、出資結構存在不確定性;各方與戰略協同投資人正在進行商業協商中,存在不確定性。”愛建集團在公告中表示。

“現在還在保密階段,一切以公告爲準。”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致電吉祥航空證券部,工作人員對投資海航傳聞表示,“公告裡沒有寫是投資哪家公司,目前尚不清楚何時有最新進展”。

豫園股份擬400億組團投資

作爲復星集團快樂產業旗艦平臺,豫園股份於5月19日晚間發佈公告,公司擬聯合關聯方、航空產業戰略投資者等共同設立合夥企業,並以該等合夥企業投資航空實體企業。擬設立的合夥企業爲“豫園航空產業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豫航產業”)。

豫航產業合夥人出資總額不超過400億元,豫園股份出資額不超過100億元,關聯方並聯合戰略投資人合計出資額不超過300億元。同時,豫園股份總裁室已同意爲參與擬投資航空實體企業項目支付保證金5億元。豫園股份稱,本次對外投資航空實體企業,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及自籌資金出資,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海航集團3月19日發佈的招募戰略投資者公告,意向戰略投資者應及時與管理人簽署《保密協議》,並繳納保證金5億元至管理人賬戶,方可參與下一階段的戰投招募工作。

“合夥企業設立的目的爲擬對外投資航空實體企業。受限於商業信息保密和相關方的決策程序,該項投資目前尚不能披露具體信息,同時亦受限於商業協商的結果,合夥企業出資結構目前存在不確定性。”豫園股份公告中,有一段與愛建集團相似的表達。

豫園股份表示,公司近年來持續踐行“產業投資+產業運營”雙輪驅動戰略,深度推進快樂消費產業生態佈局。綜合考慮公司規模、抗風險能力及融資能力等因素,同時考慮到維持公司的穩健經營,公司決定擬聯合公司關聯方以及戰略投資人共同投資設立合夥企業並投資航空實體企業。

對於投資的目的,豫園股份還指出,“公司充分把握海南自貿區發展機遇,捕捉國內消費升級、出行經濟快速發展等產業發展機會,公司積極尋求投資航空業務突破,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鏈條、增強產業融通能力、擴大旗下產業行業優勢”。而其中“海南自貿區發展機遇”又被市場解讀爲投資海航的信號。對此,豫園股份相關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回複稱“相關投資信息以公告爲準”。

復星與均瑤競合關係未明

戰投傳聞不斷,市場也已聞風而動。5月20日,豫園股份股價漲停,次日股價下跌0.92%後,5月24日強勢上漲9.34%。愛建集團發佈投資公告後的連續三個交易日股價分別上漲1.88%、0.14%、1.99%。吉祥航空發佈投資公告後,接連幾個交易日股價下跌,自5月14日股價一路上揚,公告發布次日至5月28日收盤,股價累計漲幅超12%。

“公司一直積極尋求航空主業發展和投資機會。”對於投資目的,吉祥航空在公告中指出,是爲進一步擴大公司的行業優勢地位,積極抓住國內消費升級、旅遊經濟快速發展等有利機遇。

吉祥航空還花了較大篇幅解釋同業競爭問題。“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將根據吉祥航空自身及航空實體企業共同發展之需要,將其所持有的相關業務、股權,依照公允價格和法定程序予以深層整合,以解決潛在同業競爭。”吉祥航空稱,此次共同投資如成功實施,將結合標的公司運營情況採取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解決潛在的同業競爭問題。

“吉祥航空和均瑤航投出資成立的均祥海可以理解爲:均瑤+吉祥+海航”一位航空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均瑤系投資海航是對航空業務發展的戰略儲備,有助於拓展吉祥航空業務資源,同時也能享受到海南自貿港的政策扶持。

尋求航空業務突破和期待藉助海南自貿港東風的也包括豫園股份。一位接近復星集團的市場人士告訴記者,復星的生態版圖與航空賽道可以較好地互補,復星旅文擁有亞特蘭蒂斯、ClubMed等優質的文旅產業資源,復星時尚擁有LANVIN等服飾品牌,以及復星旗下的保險、健康產品都能成爲高客會員權益。“這些都將成爲打通產業生態的抓手”該人士表示。

一邊是吉祥航空與愛建集團300億組團,一邊是豫園股份400億聯合設立合夥企業,在這場航空資產競購中,均瑤和復星率先走向了前臺。那麼,雙方到底會是競爭關係還是合作關係,市場也有猜測。

“既然是兩家分別發了公告,肯定是各自組團去談。”一位市場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不過也有不同的聲音,“復星和均瑤表面是競爭,但不排除會有合作,畢竟海航的體量是千億級的,後續更多交易細節會慢慢明確。”另一位航空市場人士告訴記者。

傳聞中的競購方

除了前述幾乎近於“明牌”的兩家滬上聯合體,其他競購方尚處於“蒙面”中。

“據我瞭解的就有七八家想要參與投資的國內企業,目前確定報名還有另外兩家。”一位航空市場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預計不久後更多的戰投名單將出現。

4月12日,*ST海航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召開。隨後,“已有4家意向方”的消息不脛而走。

同時,有媒體報道,海航主業的潛在買家還包括,實力民營資本京東集團和中國平安,以及大型央企航司中國國航。

雖然京東集團並非出身民航體系,但在業內看來,京東若看中海航航空資產,也並不難理解。

京東旗下京東物流剛剛於5月28日在港上市。近年來,國內物流行業“空戰”升級,被京東視作競爭對手的順豐,即着力發展航空貨運,如大手筆投建鄂州機場等,最新消息顯示,順豐航空在役全貨機總數已增至65架,規模相當於邁入中型航空公司之列。而京東方面同樣也一直在尋求航空業務的突破。

此外,京東與海航早有交集,並曾於2018年3月“結盟”,彼時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圍繞航空、物流、產業、區域開發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產業和金融聯動合作,全面推動電商物流全球化戰略佈局。

不過,對於公司是海航重組意向方的傳聞,京東方面回覆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稱,“資本合作消息不實。”

另一家“緋聞買家”中國平安相關人士則迴應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我們沒有這方面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方面正在參與另一家千億集團——方正集團的重整。早前(4月30日晚間),中國平安公告方正集團重組進展。平安人壽代表中國平安參與此次重整,並將以370.5億元~507.5億元對價受讓新方正集團51.1%~70%股權。

此外,大型央企航司中國國航也是熱門“緋聞買家”。不過,近日記者就此事致電中國國航,相關人士表示“沒有參與”。

實際上,部分業內人士也並不看好國航參與競購海航。民航數據分析專家李瀚明向記者表示:“收購之後的團隊和業務整合對於任何一家航司而言都是大事,很難想象航空公司會在疫情這麼大的不確定性下以這樣的形式擴張。”

總體來看,參與海航競買的戰投方陣容仍然充滿變數。記者注意到,海航航空主業戰投招募的報名截止日期雖爲4月11日,但管理人表示,“在此之後提交報名材料的,管理人也將接受報名,並根據情況予以考慮”,這意味着,亦不排除後續會出現空降意向方。

可以預期,將於6月4日舉行的海航集團債權人會議將獲各方重點關注。而隨着重組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其他戰投方或將很快浮出水面。

海航何以“搶手”?

二級市場上,自5月18日起,*ST海航近9個交易日攬獲7個漲停。現價2.29元/股,最新市值逾380億元。

自2017年末開始,海航集團陷入流動性風險,其後海航歸核主業,嘗試“自救”。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而至,海航雪上加霜,大幅計提資產減值後,*ST海航2020年報鉅虧640億元。

進入2021年,海航集團正式走上破產重整之路。3月13日,海南高院依法裁定受理包括海航集團在內的321家公司實質合併重整案件。並指定海航集團清算組擔任管理人。

等待“重生”的海航如今何以搶手?

民航專家林智傑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之所以大家對海航的重組感興趣,主要有三個賣點:

第一是海航主業的規模在國內可以排第四,大幾百架飛機,作爲民航頭部企業,這個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第二就是本身資產的質量沒有問題。無論是海航控股還是旗下的這些航空子公司,本身經營上沒有太大問題,基本都還能賺錢。之前的問題主要是流動性的問題,是資產泡沫的問題。通過重組把資產的泡沫擠掉,那麼它還是一個健康的資產。

第三方面就是比較好的時點。大的經濟週期在好轉,疫情的影響基本越來越小,現在經濟在逐步復甦,所以在這個時點做這個事情,我覺得應該是一個值得把握的比較好的時機。

具體看海航主業,其所處的是進入壁壘較高的重資產航空產業。經過27年的發展,海航航空主業已形成以海南航空爲主要品牌,覆蓋“全服務+低成本+通用航空+航空維修”全運營模式的航空集團企業。

截至2020年底,航空主業共運營668架商用飛機,132架通航飛機,客運航線數量超1500條;航空主業從業人員6.4萬人,其中特業人員超3.8萬人。

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ST海航淨虧損26億元,較去年同期已大幅減虧。此外,海航“出身優越”,是註冊地在海南自由貿易港、且實質性運營的鼓勵類產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