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效益逐步擴大 綠能電動車掌契機

張苡琤表示,隨主要國家相繼釋出減緩氣候變遷的法案後,電動車從現在到未來都是全球趨勢,而國內政府率先響應導入電動大客車,同時也訂下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將持續帶動EV製造、周邊充電設備等機會。

除政府之外,臺廠發展電動車也不遺餘力。張苡琤表示,近期國內大廠相繼宣佈將轉型進入電動車市場,投入大量資源發展EV組裝及上中下游軟硬體,逐漸取得國外一線OEM車廠訂單;MIH更最大化開放電動車平臺效益,料明年隨着原物料緩跌,相關廠商經濟效益可望進一步擴大,投資人可持續關注國內電動車族羣未來的表現。

張苡琤提及,電動車所需的軟體、半導體及電子架構,都屬臺廠強項,而不可或缺的電池,臺廠也憑藉過往鋰電池發展經驗積極建廠,將電動車關鍵零組件(電池、電機、電控)掌握,根據過去已累積的技術及經驗,運用於電動車發展,基於本身既有的實力更堅實,有望加速臺廠的轉型策略。

展望後市,張苡琤表示,企業仍位於消化庫存週期,靜待美國升息趨勢放緩後,盤勢逐漸呈現L型打底趨勢,而臺灣邊境重啓後,有望刺激旅遊業復甦,具長期趨勢的旅遊消費、電動車及綠能族羣,表現相對穩健,建議投資人可長期佈局以綠能電動車爲題的ETF,握緊長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