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是「新石油」爆搶AI商機大戰!這3國求臺灣幫忙

亞洲三國積極搶AI商機門票。(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晶片就像「新石油」其重要性不亞於傳統原油,各國尋求在人工智慧(AI)帶動下一階段經濟發展。陸媒指出,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不僅吸引半導體業者前往設廠投資,也期待臺灣提供相關人才培訓協助,助當地勞動力轉變爲IC設計人才,並在半導體產業搶下有利地位。

中國英文電子雜誌《ThinkChina》報導,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看好今年營收將成長26%,意味着在人工智慧(AI)時代扮演要角。無論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汽車、大數據分析、機器人、教育還是醫療保健,微型晶片未來幾年在這些領域仍持續成長,而臺積電像是晶片製造商「皇冠上的明珠」。

臺積電的技術實力,以及美國主導在全球供應鏈「去中化」,無疑使臺灣在半導體產業發揮影響力,並轉化爲自身優勢。

與全球其他競爭對手相比,臺積電擁有最先進2奈米制程,預計明(2025)年量產,1.4奈米可望於2028年生產,光靠最頂尖製程這部分 ,投資人對亞洲股市抱持樂觀態度。

半導體產業是美中科技戰的核心,在全球秩序日益兩極分化下,晶片就像「新石油」其重要性不亞於傳統原油,因此各國尋求在人工智慧帶動下一階段經濟發展。

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半導體供應鏈國家,期待迎來人工智慧驅動經濟成長的曙光,並認爲是個不容錯過的機會,這些國家不僅吸引半導體業者設廠投資,而臺灣正可提供相關協助。

自2021年底以來,截至2024年1月,臺灣已設立9所晶片學院,其中包括國立臺灣大學(NTU)、國立成功大學(NCKU)和國立中山大學(NSYSU)等。

對東南亞國家極具吸引力的是,臺灣從去(2023)年9 月開始,據10年半導體創新計劃設立海外訓練基地。

對於渴望跨入半導體供應鏈的東南亞較小經濟體來說,臺灣設立海外培訓基地,把入門級IC技術引入其國家,有助於將當地勞動力轉變爲IC設計人才。

任何一個東南亞國家,如果能夠通過臺灣的倡議,擁有人才資源,

將在半導體產業上游的IC設計或先進製程技術搶下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