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大陸經濟10招 陸學者籲鼓勵民企走出去

上海浦東新區西島金融中心項目建設工地。(摘自新華社)

爲救經濟大陸官方近期頻頻出手,端出不少政策牛肉,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理事長鄭永年則提出10點救經濟建議,包括調整大陸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結構、鼓勵民企走出去,以及設立專業的、中性的經濟政策機構等作法。

鳳凰網報導,鄭永年指出,經濟政策應該保持「中性」。大陸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具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合法性,都是市場的主體,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應該各有勞動分工,而不是惡性競爭。

他認爲,房地產、網絡、教育培訓三大行業是民營資本和民營企業的大本營,去年的整頓政策客觀上導致民營企業生存空間大幅縮小。大陸政府應該讓虧損的地方國企民營化,甚至參照近代「官督商辦」的做法,讓民企來運作地方國有資本,以提高經濟效率。

鄭永年還稱,要「塑造大型企業開放環境。」大陸國企的開放,不僅有利於拓展民營企業空間,也能提升自身的技術和創新能力。一句話,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都必須塑造一個開放的環境,有利於中小型企業的發展。而國企在公益性領域也可以資本的形式與私人資本共存,由管企業轉向管資本,藉此釋放活力。

此外,鄭永年強調,要形成健康的金融結構,真正起到經濟復甦作用的是與民生經濟真正相關的中小型銀行;應該要設立大量的中小型國有銀行,專門服務於中小型和微型企業,如果金融結構不解決,中國的中小型企業貸款問題無法解決。

他也表明,要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因爲世界地緣政治的變遷,大陸國企「走出去」變得越來越困難,「走出去」的責任需要民營企業來承擔。這就需要大陸政府調整對民營企業的政策。他也稱,大陸各級政府尤其要避免疾風驟雨式的企業整頓。通過法治的方法爲企業設置底線,這樣企業對整頓就會有穩定的預期。

最後,鄭永年呼籲,大陸設立專業的、中性的經濟政策機構。從操作層面來說,經濟決策機構要涵蓋儘可能多的利益相關者,由政府協調、指導和主導,綜合所有相關方的利益,由專業經濟政策研究者協助政府制定均衡經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