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站磨壞膝關節 她「走一走就腿軟」...半夜痛到睡不着
▲久站磨壞右膝關節,她「走一走就腿軟」...半夜痛到睡不着。(圖/示意圖/取自pixabay)
臺灣每10位70歲以上的長者中,就有7人飽受退化性膝關節之苦,雖不會馬上致命,其所造成的疼痛,卻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今年74歲的葉女士就是典型患者之一,她右膝嚴重磨損,平日行走時膝蓋經常突然痠軟,只能靠止痛藥抑制,所幸在接受最新的機器手臂輔助全膝人工膝關節置換術(MAKOplasty)後,第2天就可下牀,現在已可輕鬆跟團出國旅遊。
收治患者的雙和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翁佩韋表示,目前膝關節治療可分兩種,一爲保守治療,以藥物爲主、物理治療爲輔,另一項則人工關節置換,分爲「傳統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機器手臂輔助導航之部分膝關節置換手術」,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是否留下健康的軟骨與韌帶。
▲正常關節與磨損關節比較圖。(圖/雙和醫院提供)
葉女士回憶年輕時,因右膝關節曾經受過傷,加上工作關係需久站,右膝關節逐漸出現疼痛,而隨着疼痛時間拉長,影響日常生活,她求助過各種治療方法,如敲療法、吃維骨力、止痛藥、打玻尿酸、注射PRP等療法改善症狀,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復發,去年更痛到晚上也睡不着,至雙和醫院求診,發現右膝關節已嚴重磨損及退化,還好術後症狀都大爲改善。翁佩韋解釋,「機器手臂輔助全膝人工膝關節置換術(MAKOplasty)」,是在輸入病人電腦斷層資料,由電腦輔助規劃最適合人工膝關節擺放位置,即時傳送病人3D骨骼影像及膝關節運動參數,同步調整確認人工膝關節施放位置及適當的膝關節壓力與張力,完全依照每位病人獨有的膝關節狀態進行手術,能控制其磨除深度誤差值小於0.1公分,切除方向的角度偏差值小於1度,減少傳統手術中運用衆多定位器械造成侵入性傷害及人爲造成的誤差。
▲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術。(圖/雙和醫院提供)
最後,翁佩韋提醒,倘若膝關節退化的程度較爲嚴重,且保守治療效果不彰,只能選擇手術治療時,務必與骨科醫師充分溝通,整體評估自身膝關節磨損程度與術後功能要求,選擇適合個人的處置方式。平時也可透過適當的運動,訓練肌力、穩固的韌帶,避免過勞或錯誤觀念導致的關節軟骨磨損及重大創傷,才能避免年紀輕輕就關節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