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示範區 浙江: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羣衆的共同期盼。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讓人民羣衆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見、摸得着、真實可感。

近日發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浙江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支持鼓勵浙江先行探索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明確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試驗區戰略定位。

業內人士認爲,《意見》從問題導向出發,瞄準阻礙實現共同富裕的最薄弱環節,提出建立分配製度改革試驗區,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重視“分好蛋糕”,縮小不同羣體間收入分配差距,率先在優化收入分配格局上取得新進展,增加實踐的可複製、可推廣意義。

建立分配製度改革試驗區

“浙江是城鄉區域發展最均衡、羣衆最富裕、社會活力最強、社會秩序最優的省份之一,爲浙江共同富裕先行示範打下了堅實基礎。”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說。

數據顯示,2020年浙江生產總值爲6.46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0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63倍,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連續20年和36年居全國各省區第1位;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爲1.96,遠低於全國的2.56,最高最低地市居民收入倍差爲1.67,所有設區市居民收入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同時,浙江有平原、盆地、海島、丘陵等各種地貌,所謂“七山一水二分田”。“這種比較複合的區域情況,可以爲全國提供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劉雲中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浙江在優化支撐共同富裕的經濟結構,完善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的體制機制,在實現包容性增長的有效路徑方面還有較大探索空間。比如,如何正確處理好穩定擴大就業與技術進步的關係,有效破解用地不足、資源約束等矛盾,形成先富幫後富、建立有效提高低收入羣體收入的長效機制,浙江有發展的迫切性,也有條件進一步探索創新。

爲此,《意見》明確建立分配製度改革試驗區,要堅持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着重保護勞動所得,完善要素參與分配政策制度,在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時,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率先在優化收入分配格局上取得新進展。

“做大蛋糕”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充分實現就業,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

爲此,《意見》明確,浙江要率先消除戶籍、地域、身份、性別等影響就業的制度障礙,推動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提高生活品質。要完善創新要素參與分配機制,支持浙江加快探索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價值的實現形式。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羣體要素收入。探索股權流轉、抵押和跨社參股等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實現新形式,率先建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浙江工商大學校長、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鬱建興表示,要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將附着在宅基地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上的潛在財富轉化爲可以平等交易的財產權益。

“土地改革的相關事宜,未來可能在浙江率先落地。”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認爲,通過制度改革讓農民和低收入居民享受合理的、應有的財產性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明確,到2025年,浙江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經濟體水平,以中等收入羣體爲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基本形成。到2035年,浙江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爭取達到發達經濟體水平。

爲此,《意見》指出,實施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行動計劃,激發技能人才、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高素質農民等重點羣體活力,健全面向勞動者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實施新時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拓寬技術工人上升通道。對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羣體,着力發展產業使其積極參與就業。拓展基層發展空間,推動更多低收入羣體邁入中等收入羣體行列。

有專家表示,擴大中等收入羣體,一方面能夠通過教育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產業經濟,擴大全社會的財富總量。

“分好蛋糕”縮小居民收入差距

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更要重視“分好蛋糕”,提高收入分配質量,不斷縮小城鄉差距、收入差距。

爲此,《意見》明確,提高勞動報酬及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再分配製度,支持浙江在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爲,加大省對市縣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合理調節過高收入。依法嚴厲懲治貪污腐敗,繼續遏制以權力、行政壟斷等非市場因素獲取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建立健全改善城鄉低收入羣體等困難人員生活的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

《意見》表示,鼓勵引導高收入羣體和企業家向上向善、關愛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意識,積極參與和興辦社會公益事業。充分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完善有利於慈善組織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暢通社會各方面參與慈善和社會救助的渠道。

在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金雪軍看來,通過建立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同步的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及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確保低收入羣體收入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實現共同富裕,要通過再分配對收入進行二次調節,加強普惠性、基礎性民生建設,兜住民生“網底”;緊扣社會救助的保障性職能,加強貧困羣衆生活保障;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揮慈善“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袁家軍表示,共同富裕不僅是社會發展概念,更是一場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爲標誌的社會變革。下一步,浙江將加快縮小收入差距,探索穩定和擴大中等收入羣體的新機制,高度關注“平均數以下”問題,推動低收入羣體持續較快增收,加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普遍性經驗。

“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要注重提高發展質量效益,不斷‘做大蛋糕’,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分好蛋糕’,不養懶漢、不掉入福利主義陷阱,要通過鼓勵勤勞致富,充分挖掘低收入人羣內生髮展動力,在人人蔘與、人人盡力的基礎上實現人人享有。”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