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動力電池大會|苗圩:100美元/KWh的電池成本,是電車與油車成本角力的臨界點

“只有在無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動力電池成本降至100美元/KWh,電動汽車才能真正實現與燃油車的競爭。”6月9日,在於四川宜賓舉辦的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表示。

苗圩在會上發表了《推動動力電池高質量發展的幾點思考》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苗圩特別指出,未來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仍然需要進一步降本增效提高競爭力。“隨着動力電池原材料、設計和結構技術逐漸成熟,特別是頭部動力電池企業通過規模經濟效益實現降本增效,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苗圩說。

今年碳酸鋰價格大概率保持在15—20萬元每噸

在演講中,苗圩首先談到了當前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的整體環境。

據苗圩介紹,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084萬輛,同比增長69%。中國、歐洲及美國是新能源汽車的三個主要市場。其中,中國市場在全球新能源汽車佔比擴大至63%,歐洲市場佔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23%,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99.2萬輛,比上一年增長了52%,佔全球市場份額9.2%。

“隨着美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落地,預計未來幾年美國市場還會迎來一個高速的增長期。”苗圩說。

在談到動力電池上游原材料的價格變化時,苗圩指出,去年碳酸鋰等鋰鹽價格上漲,既受上下游供需錯配的影響,也存在部分市場投機炒作因素,價格的上漲導致新能源汽車成本的上升。“今年以來有好消息,碳酸鋰價格已經大幅度回落,我認爲今年價格大概率會保持在15—20萬元人民幣一噸。”苗圩說。

基於原材料價格的劇烈變動,苗圩建議,未來應進一步加強電池上游材料保供穩價工作。“我國鋰礦資源儲量有限,按照2021年美國地質調查局公佈的資料,我國鋰礦儲量排在全球第六位,但是我們的鹽湖鋰具有較大開發潛力,特別是高鎂鋰比的鹽湖滷水提取碳酸鋰工藝潛力巨大。”

“未來應該整合資源,加大工藝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早日形成生產能力。還要落實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苗圩說。

動力電池企業“走出去”應避免低價同質化競爭

在演講中,苗圩也呼籲進一步發揮優勢動力電池企業作用,提高全球的競爭力。

這主要體現在修煉動力電池企業的內功。一方面是通過降本增效提高競爭力。動力電池佔整車成本近40%,未來動力電池仍需進一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堅持創新驅動,做好下一代電池技術儲備。爲實現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快充、長壽命等訴求,技術創新是核心。

“除了電池系統結構創新和材料體系創新,還應該關注高能量密度的磷酸鐵鋰電池、磷酸鐵錳鋰正極、高鎳正極、富鋰錳正極、硅碳負極等新材料體系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苗圩說。

此外,隨着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快速擴大,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穩步開拓國際市場,2022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累計出口68.1GWh。寧德時代、遠景動力、蜂巢能源、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等多家電池企業均加快了國際化步伐,提升海外車企配套能力。

“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在未來競爭中,要把握好發展的主動權,在牢牢佔據國內市場的前提下,積極穩妥開拓海外市場,‘走出去’的過程中也應注重品牌營銷,避免低價同質化競爭。”苗圩說。

推動動力電池規格標準化,加快構建碳足跡標準體系

最後,苗圩着重談到了要促進動力電池綠色低碳發展。

苗圩指出,“動力電池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碳排放中佔比高,面向‘雙碳’目標,促進動力電池綠色低碳發展不僅爲動力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也爲汽車強國建設會增添新的動力,更對我國履行國際社會的承諾具有重要意義。”對此,苗圩提到了三大建議。

一是推動動力電池規格尺寸標準化。

2018年,國標委頒佈GB/T34013-2017,即《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產品規格尺寸》。根據這一標準,動力電池一共有145種規格,包括圓型電池6種,方型電池125種,軟包14種。

苗圩認爲,總體來看,動力電池規格尺寸還是偏多,適用性並不強。未來隨着行業集中度提升,應由行業組織動力電池企業修訂動力電池規格尺寸標準,減少規格,進行標準化生產,這是將來提高競爭力的很重要也很緊迫的工作。

在安裝設計不變的情況下,根據不同的續航里程和動力要求,提供不同的電池容量,以滿足不同的需求。模塊化的應用在單體、模組端都可以實現大規模自動化生產,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如果做得好,將來還可以實現標準上的全球引領,這對方形電池尤爲必要。”苗圩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際車企中,大衆汽車已經計劃推出標準方形電芯UNIFIED CELL,到2030年佔比80%,爲此,大衆將在全球建立6座動力電池工廠。

二是從電池前端設計就要考慮後端回收回收。

苗圩說,廢舊動力電池如果不能被妥善處置,會給社會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和環保風險,還會造成鈷、鋰等稀缺資源的浪費,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爲此,對電池回收體系進行頂層謀劃,由動力電池企業牽頭,從電池前端設計就要考慮到後端回收,從產品設計源頭就要考慮到電池易拆解回收,並給後端回收利用企業提供作業指導書,保障高效回收利用。

三是加快構建動力電池碳足跡標準體系。

“一方面,這是國內電池企業‘走出去’面臨的現實需求。歐盟已經出臺新的電池法規,明確要求,2027年後電池碳足跡如果不能滿足閾值要求,新能源汽車就不能在歐盟銷售。另一方面,中國作爲全球動力電池強國,實現電池低碳化發展,打破對新能源汽車是否綠色環保的質疑,引領全球動力電池產業轉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鞏固我們產業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苗圩說。

爲此,國內有關管理部門應該加強協同,引導行業上下游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動力電池碳足跡標準體系,並與國際社會,與歐洲提前對接,以統一標準,實現互認,助力我國新能源汽車優勢產業鏈更好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