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面臨電池脫保等挑戰,延長電池壽命成行業新關注點

作爲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零部件之一,業內對動力電池的關注焦點開始從續航、安全和成本等方面轉移到壽命上來。

隨着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和保有量不斷走高,數量龐大的新能源汽車面臨動力電池質保到期的問題。而在電池質保到期後,更換電池將會帶來一筆不小的開支。目前市場上更換電池費用最高的已經超過23萬元,最便宜的也要將近6萬元。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援引數據稱,2016年至今,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上險量已經將近2000萬輛,按照電池質保8年來算,2016年的新能源汽車在今年就要開始面臨電池脫保的問題。按2023年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到2032年,預計累計將近2000萬輛新能源車面臨電池質保到期。

另一方面,目前電池循環壽命低於整車可行駛里程,整車可行駛里程可達100萬公里,但是行業通常電池循環壽命里程只能達到24萬公里。

在行業面臨動力電池脫保、“車電不同壽”以及電池更換成本高昂等難題的背景下,蔚來提出了長壽命電池解決方案的計劃,並與寧德時代簽署了合作協議,目標是實現電池使用15年且健康度保持在85%以上。這一突破基於蔚來在電池化學材料、電芯結構及雲端運營等不同領域的多方面佈局。

延長電動汽車電池壽命並非是一個新的行業議題。三星以及其他領先的汽車製造商,如比亞迪和梅賽德斯-奔馳,正致力於相關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在提升電池的性能和安全性的同時,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採用了LFP(磷酸鐵鋰)材料和特殊的構造,優化了熱量散發和電池強度,有效減少了過熱可能導致的電池降解。該技術的採用使比亞迪能夠爲其電池提供長達8年或12.5萬英里的保修期。

類似地,梅賽德斯-奔馳對其EQS車型電池提供了10年或25萬公里的保修,表明了對其電池技術的高度信心。這些舉措不僅提高了電池的使用壽命和性能保障,還強調了電池管理系統(BMS)的重要性及用戶使用習慣和外部環境對電池壽命的影響。

進一步地,豐田汽車在固態電池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公司宣佈其固態電池的生產速度已與傳統電池製造速度相近,標誌着固態電池技術朝着商業化邁出了關鍵一步。豐田與日本能源公司出光興產的合作進一步加速了這一進程。

固態電池技術相比傳統鋰電池,最顯著的優勢之一就是其長壽命特性。固態電池由於其固態電解質的使用,相較於液態電解質的鋰電池,能更好地防止電池老化,從而提供更長的使用壽命。

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則揭示了通過簡單調整電動汽車的軟件,即讓電池在完全放電後休息數小時,能顯著提升鋰金屬電池的續航與壽命。這一發現無需額外成本,僅需對電池管理系統(BMS)軟件進行重編程,展示了智能電池管理在優化電池性能方面的巨大潛力。

這一研究強調了電池管理系統在延長電池壽命中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了適當的充電範圍、避免極端溫度、合理的充電速度,以及定期進行電池健康檢查對於保持電池最佳狀態的必要性。電池的有效生命週期管理不僅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也爲企業和消費者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此外,良好的使用習慣和相對溫和的外部使用環境對於電池壽命的延長同樣至關重要。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對於實現電池長壽命目標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電池本身。

這些進展說明了通過綜合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智能電池管理、用戶行爲的調整以及適應各種使用環境來優化和延長電池使用壽命的重要性。

李斌表示,電池壽命不僅是蔚來這一家汽車公司需要關注且解決的課題,還是整個行業需要攜手解決的行業性問題。只有破解電池壽命的問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才能實現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