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災保險如何創新?中國人保這樣說……

中新經緯11月23日電(李自曼)“巨災保險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中國自然災害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約932億元,明顯高於去年同期,這對提升巨災保險保障水平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2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再保險監管司)副司長卜凡偉在中國人保集團舉辦的巨災保險論壇暨巨災風險管理創新成果發佈會上說。

中新經緯查閱資料發現,自2014年寧波、深圳、雲南、北京和重慶成爲首批巨災保險試點以來,保險行業已推出實賠型、指數型、綜合型等多種巨災保險產品,保障對象逐步向財產、人身、災後救助等責任延伸。

今年以來,多地在巨災保險模式創新、產品創新和協作機制等方面取得進步。例如,今年2月,河北落地全國首單全災種、廣覆蓋、長週期綜合巨災保險,將地震、颱風、暴雨、洪水、暴雪等各類自然災害及其引發的次生災害,連同啓用蓄滯洪區導致的水淹全部納入保險賠付災因,成爲全國首款綜合巨災保險方案。

今年8月,颱風“摩羯”帶來的損失引發關注。面對災情,人保財險迅速啓動大災理賠應急一級響應,截至9月18日9時,人保財險總賠付金額超10億元。

快速對巨災帶來的風險進行定損、理賠背後,中國人保建設的巨災風險承保管理可視化線上平臺和巨災風險減量服務的技術支撐平臺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人保財險風險減量服務部負責人帥玉廷指出,巨災風險管理長期以來存在看不清、算不準、防不好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風險減量服務的開展。爲更好地協助政府,幫助客戶明確風險、定位痛點和精準防護,中國人保搭建巨災風險減量服務的技術支撐平臺“巨災安瀾”,可對自然災害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分析、模擬、預警以及損失評估。

此外,中國人保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地震巨災模型。據人保財險風險研發中心總經理李曉翾介紹,PICC中國地震巨災模型是中國人保自主研發的產品,它採用了國際巨災模型的標準框架,並結合了最新的活動斷層理論研究成果和最經典的地震危險性概率分析方法。在研發過程中,利用中國人保在歷史數次地震中積累的數據,對模型進行了反覆校驗和優化。使得模型更符合保險業的實際情況,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出中國地震建築在遇到地震災害時的真實歷史性情況。

丁向羣表示,未來,中國人保將持續加強全流程巨災風險管理創新探索,積極延伸巨災風險管理鏈條。將保險服務從傳統事後補償升級爲全流程風險管理,構建涵蓋保前、保中、臨災、災中、災後的“五位一體”風險減量服務閉環。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院長孫祁祥指出,高效的巨災保險制度的建立取決於許多條件和因素,包括政策、資金、技術和人才。然而,重要的前提是清晰認識巨災風險特性。中國人保通過自主研發地震巨災模型、建設巨災風險管理平臺等舉措,對於提升中國巨災保險的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李自曼:lizima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