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媒:遼寧艦爲殘酷戰事進行準備 「戰點」纔是重點
大陸《解放軍報》9日發表署名的「八一評論」指出,航母遼寧艦出海訓練,是在爲未來可能發生的殘酷戰事進行最必須的準備,所以,「戰點」纔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文章還說,將來的作戰樣式都不會是單調的一對一比拼;那種武夫角力式的作戰樣式,「你如果還奉爲圭臬,都該是對自己智商的不尊重。」
文章指出,中國的航母今後依然會不定期出現在「讓一些人不習慣的海域,並進行內容更加豐富的實戰訓練。」有人不舒服不適應,是因爲這樣的場景之於中國這個和善的國家太少了,「顯然,隨着中國軍事力量現代化步伐的邁進,這樣的不舒服與不適應,理應成爲某些相關方必須努力克服的心病。」日前,《解放軍報》也撰文指出,括遼寧艦官兵在內的中國海軍突破的不是島鏈,而是自己,未來更加頻繁地走出去將會成爲中國軍隊的常態。
總統蔡英文7日出訪,有媒體引述未具名國軍將領的話表示,遼寧艦艦隊不敢越過海峽中線,侵犯我國家安全,國防部也已擬定殲敵策略,據美軍數據與歷年來的兵棋推演,可以利用雄風2、3型飛彈及魚叉飛彈,在3、4波飽和攻擊下「殲滅」敵軍。
報導指出,國軍可利用反艦飛彈的高低配置及相關的戰術,甚至以秒差的方式,由海軍先發射出一枚雄二,誘使遼寧號艦隊的反制系統將雄二飛彈擊毀,但隨後我方發射的雄三反艦飛彈,有機會利用航母編隊的反制系統認爲已將雄二擊毀的誤認之下,一舉命中遼寧號。
遼寧艦遠行是 「看點」 更是「戰點」
■魯 晨
自中國海軍發佈遼寧艦將在西太平洋展開正常訓練這一消息後,這支中國航母編隊的一舉一動,就開始被人們圍觀、品評、猜測,甚至臆斷着。
2017年新年第一天,穿越宮古海峽後又突破第一島鏈的中國航母編隊,從容進入中國南海海域進行新一輪實戰課題訓練。這一舉動毫無意外地引發許多熱鬧的「看點」。一時間,從國外輿論到國內專家,從衆多網友到大量軍迷,都在通過不同管道的新聞來源,進行着更富想像、更大空間的分析與解讀。
其實,不管別人怎麼看,這次編隊出海的遼寧艦,從未作爲「看點」進入訓練海域。它的行動的實戰化與硝煙味,貫穿着訓練全程。在太平洋寬闊的胸懷裡,中國艦隊第一次立體和多維度地展現着一個大國該有的力量,展現着中國作爲海洋大國應有的擔當。
當然,習慣了把中國視爲大陸國家的某些勢力,對於中國軍事力量走向深藍的每一次嘗試,都會產生諸多不安與猜疑。
這也難怪。看看這個由西方世界早就定義的概念:第一島鏈。這個有着濃重軍事色彩的名詞,大體可有這樣幾種解讀:其一,對其他國家的防範與警示;其二,對其他國家的圍堵與壓制;其三,對其他國家的蔑視與敵視;其四,對其他國家發展的迴避與漠視,不認可與不認同。
不可否認,在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中國經濟發生根本變化,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持續數十年穩步推進,中國經濟體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多重因素之下,中國周邊還依然如影隨形般地積累着各種圍堵與擠壓、非議與敵意。
我們雖然從來不惹事,但也從不缺少來自某些方面的指責甚至誣陷;中國老老實實發展經濟,卻處處遭人算計;中國推進國防與現代化建設,總有人以說不清的藉口與無根據的「事實」,指責中國軍事威脅……
所以,在那種「大炮射程」之內的所謂真理區,如果真的要講理,這層理的基本構成就該是這樣:一是實力,二是實力庇護下的事實,三是實力擔當的公正與真理。
今後,中國的航母依然會不定期出現在讓一些人不習慣的海域,並進行內容更加豐富的實戰訓練。有人不舒服,不適應,是因爲這樣的場景之於中國這個和善的國家太少了。顯然,隨着中國軍事力量現代化步伐的邁進,這樣的不舒服與不適應,理應成爲某些相關方必須努力克服的心病。
誰都不會否認,一個大國,要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履行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需要這樣一支軍事力量作支撐。當然,對遼寧艦正常訓練的圍觀與點評中,也有很多拿不同國家航母實力作爲比較。其實,這種數學式的比大小從目前的這支中國軍隊一出生,就被不斷顛覆了。如果兩軍對壘比拼的只是硬體,蔣介石八百萬大軍的軍事力量就不該被替代;如果冰冷的裝備可以決定戰爭的最直接結局,朝鮮戰場的角力就不會中止於板門店。
一句話,那種武夫角力式的作戰樣式,你如果還奉爲圭臬,都該是對自己智商的不尊重。無論南海還是東海,一旦有戰事,中國軍隊作戰樣式都不會是單調的一對一比拼。歷史發展到今天,戰爭的角力,早已變得更加立體、更加合成、更加富有穿透性與擴散性。一句話,你選擇哪種體量的戰爭,就必須考慮清楚你自身體量的承受度。
遼寧艦的出海訓練,本身就是一場更高等級與更深體驗的合成訓練。而作爲「看」的成分,如:給某些事件看,給某些不老實的分裂分子看,等等,可以看,但不會降低這次訓練更重要的分量。
畢竟,遼寧艦作爲維護國家海疆安全的大國利器,它的每一次寶貴的訓練機會,都是在爲未來可能發生的殘酷戰事進行最必須的準備。所以,「戰點」纔是它真正的價值所在。而那些若隱若現的「看點」,只是這種軍事行動的連帶效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