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書摘》給活得很痛苦的父母:學着不去看人臉色

因爲孩子經常和別人吵架而焦慮的媽媽,總是習慣以他人爲優先。比起自己的情緒,更在乎別人的心情。

因爲孩子經常和別人吵架而焦慮時,請試着這樣說「我總是在看人臉色,真的好痛苦」

因爲孩子經常和別人吵架而焦慮的媽媽,總是習慣以他人爲優先。比起自己的情緒,更在乎別人的心情。

當然,在乎別人的心情,這件事本身「不是壞事」。

但是太過在意別人,進而將自己貶爲「可有可無的存在」,就會讓自己活得很痛苦。

如果你也是這樣,一定從小就「經常看別人臉色」或「必須注意家裡的人際關係」。

你可能總在觀察父母的心情好壞,或者因爲父母感情不睦、父母與祖父母關係不佳,一直處在不安當中。

孩子總是希望「媽媽能過得幸福」,所以,當媽媽看起來不幸福,他們就會努力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然後,孩子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察言觀色,想辦法調節家人之間的關係……拼命地想靠「自己」去創造讓媽媽覺得「幸福」的人際關係。

最後,這就成了理所當然。

你開始習慣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後面,總是在爲別人着想,也總是在討好別人。一直以來,你都在壓抑「自己」,再加上無法忍受緊繃的氣氛,也不敢和別人起爭執。

所以,看到孩子跟別人吵架,你心裡會感到十分難過,同時也非常焦慮。

所以,首先要去察覺「或許我一直有什麼話想說」、「或許我一直在壓抑自己,所以很痛苦」。 然後,試着去同理自己的心情。

「因爲害怕被討厭,所以你一直不敢說出真心話吧!」……就像這樣。

再來,就是努力「不去看別人臉色」。

就算慢一點也沒關係,試着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不想笑就不要笑,努力讓自己不再去討好別人,停止當「氣氛調節者」。

忽略自己的心情,以他人爲優先,一旦事情的發展不如自己所想,對方就會變成壞人。

像我,就經常讓我先生當壞人。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我已經很累了,卻還是忍不住去體諒他。例如假日的時候,他都還沒有說什麼,我自己就先開口說「你昨天工作到那麼晚,就再多睡一會兒吧!」

然後,當我一個人辛苦地照顧兩個孩子,看到孩子把糖果灑出來,就忍不住情緒爆發,之後又陷入自我厭惡。明明是我叫他「多睡一會兒」的,最後卻忍不住怪他,覺得「我每天也很辛苦啊」、「都是他害我對孩子發脾氣」……

當一個人希望別人「重視自己的心情」、「察覺自己的情緒」,就會強烈地認爲「自己也必須重視別人的心情」。所以,可以稍微放鬆一點。

同時,也不需要去否定總是爲別人着想的你。那個你,其實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過去那個一邊掙扎、一邊拼命努力的你,真的很美,也值得被愛。

「你可以更珍惜自己的心情」

(本文摘自《其實我也好想哭》/三民書局)

【內容簡介】

沒事了,已經沒事了。

之前,你一直一直都很努力吧!

你總是堅持不懈地面對自己的孩子,

光只是那樣,你就已經是充滿愛,又很了不起的媽媽了。

或許你現在正處在痛苦之中,但是,無論是你,或你的孩子,

你們都可以得到幸福。

本書並不是育兒指南,而是一本育兒族媽媽自我療愈的書。藉由告訴因育兒煩惱而焦慮的媽媽們,他們內心的運作機制,並彙整「魔法咒語」鼓勵媽媽們療愈自我、給予自我肯定,進而消除焦慮。

本書將父母面對育兒的各種狀況題,用深入簡出的文字及插畫,讓父母能更瞭解內心的自己、情緒的脈絡,因爲孩子不吃飯的焦慮、欺負別人的焦慮、頂嘴的焦慮等等,在複雜的情緒迴路中,用清晰簡短的文字解析,讓被情緒所苦的父母們,能緩慢靠近,並帶着愛,解放那個背了多重束縛的自己。

【作者簡介】

福田花奈繪

親子教養專業諮商師。日本國立教育大學畢業後,於公立小學做了10年以上的老師。

在第2個孩子出生後陷入「育兒焦慮症」,從而開始學習心理諮商、保育學、輔導學、伴侶關係等專業理論。

因爲親身體會到「只要媽媽能瞭解內心的運作機制,媽媽和孩子都能變得更幸福!」於是從學校辭職,轉而成爲心理諮商師,爲因育兒煩惱的媽媽們提供專業服務。

之後,每次在日本各地所舉辦的團體諮商及午餐會,都在30秒內被預約一空。2020年1月,Instagram的追蹤者已達到3.7萬人,深受衆多爲育兒煩惱的媽媽們支持。

【譯者簡介】

楊詠婷

輔仁大學大衆傳播系畢,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現爲專職譯者、選書企劃。譯有《致親愛的,這是你和世界最好的距離》《與其急着讀空氣,不如先讀懂自己的心》《別讓「應該」框住你的人生》《你不必和每個人都合拍》(仲間出版)《找回自我肯定感,不再感到人生艱難》《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等書。

《其實我也好想哭》/三民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