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汽車以舊換新 廣深放寬小汽車上牌指標限制

鼓勵汽車生產、經銷企業通過開展促銷活動、發放換新補貼、贈送充電樁等形式提供購車優惠讓利。 南都資料圖

4月12日,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發佈《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第二天,廣東的施工圖來了,廣東省政府官網發佈《廣東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從六個方面提出24條具體內容,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全鏈條廢棄物循環利用、標準引領等四大行動,進一步釋放投資消費潛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鼓勵汽車生產、經銷企業

通過促銷活動等提供購車優惠讓利

4月13日,南都灣財社記者獲悉,廣東省人民政府發佈《廣東省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提出目標:到2027年,工業、能源、農業、建築、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環保績效達到A級水平的產能比例大幅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報廢汽車年規範回收拆解量80萬輛左右,二手車年交易量超400萬輛,廢棄電器電子年回收拆解處理量達1000萬臺(套),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的佔比進一步提升,回收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對於備受關注的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聚焦汽車、傢俱家裝消費品、家電產品這三大品類,《方案》提出,廣東將通過組織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活動,鼓勵家電生產、銷售、回收等企業聯合開展以舊換新促銷活動,通過政府支持、企業讓利等方式支持居民開展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升級改造和居家適老化改造,讓消費品以舊換新落到實處。

其中,對於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方案》提出,強化政策引導,組織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活動,鼓勵汽車生產、經銷企業通過開展促銷活動、發放換新補貼、贈送充電樁等形式提供購車優惠讓利,促進汽車更新消費。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標準,依法依規淘汰達到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廣州、深圳進一步放寬小汽車上牌指標限制。

鼓勵有條件的地市

支持居民開展舊房裝修等升級改造

而在推動傢俱家裝消費品換新方面,《方案》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市通過政府支持、企業讓利等多種方式支持居民開展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升級改造和居家適老化改造。鼓勵傢俱、家裝企業加強上下游合作聯動,打造線上樣板間,提供價格實惠的產品和服務套餐。引導生產企業圍繞智能家居等開發新型終端產品,鼓勵企業推廣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費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4月12日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發佈《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文件鼓勵出臺惠民舉措,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消費者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給予補貼。

此次廣東發佈的《行動方案》也強調,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用好省級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等相關領域省級財政資金,加大對企業開展設備更新和升級改造的支持。用足用好中央財政安排的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相關資金、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專項資金等,加強中央和地方資金統籌協同,聯動支持符合條件的汽車以舊換新、家電等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新能源公交車及電池更新、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等工作。

此外,《行動方案》還表示,優化金融支持。用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政策工具和中央財政專項貼息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如強化綠色信貸對綠色智能家電生產、服務和消費的金融支持。

建設廢舊家電回收體系

制修訂廢舊家電等回收利用標準

近期採訪中,有某一線家電流通企業表示,消費者現在以舊換新的過程中其實涉及到三大環節,新機的購買補貼、回收鏈路的建設補貼以及舊機的拆解補貼。以舊換新的新機環節中,應該讓市場競爭主體來主要承擔新機補貼的相關工作,在回收鏈路和拆解鏈路更需要財政補貼支持。

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明確:對於家電行業,要求健全廢舊家電回收體系,打通廢舊家電回收“靜脈循環”堵點,暢通家電更新消費循環。建設廢舊家電回收體系,便於消費者換新,解決機制問題,是本次政策重點之一。

而此次《行動方案》同樣除了明確政策提供優惠外,還強調“實施全鏈條廢棄物循環利用行動”。如加快產品技術標準更新升級。完善家電、傢俱、汽車等產品標準。制修訂廢舊家電、二手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舊動力電池、退役光伏風電等回收利用標準。推動電動自行車電池、燃氣用具等重要消費品質量分級標準的制定和實施。組織制定電梯主要零部件報廢標準,監督燃氣充裝單位嚴格執行燃氣氣瓶報廢規定。依法查處生產、銷售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產品的違法行爲。持續開展電動自行車專項整治行動。

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在推出“以舊換新”政策時,務必要做好退出家庭的老舊家電回收、拆解、無害化處理的準備工作,不能只刺激新產品銷售,不管老產品退出,從而爲環境污染乃至再度流入市場埋下隱患,換言之,制定政策時要充分考慮政策能否形成閉環。

採寫:南都記者 孔學劭 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