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4集《城中之城》,有了一個炸裂的想法,或可顛覆既有認知

看了14集《城中之城》之後,不由自主聯想到了《人民的名義》,源於兩部劇有着極其相似的羣體構成。

階級固化

追《人民的名義》的時候,個人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階級固化”,這是因爲劇中的主要角色相互之間皆是親朋好友。漢東省政法委書記高育良有三個得意門生,漢東省公安廳長祁同偉、前後兩任反貪局長陳海和侯亮平,而祁同偉妻子是前漢東省政法委書記的女兒、陳海父親陳岩石是漢東省前常務副檢察長、侯亮平妻子鍾小艾同樣是副局級公職人員。當然了,細究之下還可以繼續擴展,總而言之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階級”。可以預見,這些人的子女或親近之人,大概率也會從事着相同屬性的職業,而且多半身居高位。

至於《城中之城》,主角陶無忌雖然是草根出身,但卻得到了身爲分行副行長趙輝的提攜。不僅如此,其女友田曉慧也有着表姐沈婧做靠山,表姐夫更是信託大佬謝致遠。好兄弟程家元儘管其貌不揚,可架不住人家老爸蘇見仁在銀行身居要職,爺爺在行業內同樣德高望重,典型的銀行世家。如果說《人民的名義》是“公職圈”羣體構成,那麼《城中之城》就是“金融圈”羣體構成,同樣存在着“階級固化”。

蝴蝶效應

後來想了想,其實不值得大驚小怪,正所謂人以羣分,這是無法避免的客觀現實。於是就換了一個角度去剖析《城中之城》,結果產生了一個非常炸裂的想法,或許會顛覆很多人的既有認知。

起碼從前14集來看,完全可以將《城中之城》視爲趙輝這個人物的“黑化史”,講述了一位剛正不阿的銀行副行長如何一步一步背棄了自己的信仰。與此同時,也揭開了了金融業內部存在的亂象,譬如權錢交易、違規操作等不法之舉。

從表面上來看,這樣的劇情貌似離普通人很遠,但若是將權錢交易、違規操作等亂象簡單理解爲吃回扣,或許大家就能夠理解接下來的論述了。舉一個例子好了,個人之前任職的一家企業,由於要進行土建改造,相關負責人便指派職員做一份報價。職員先後做了兩份報價,負責人都不滿意,最終親自上手,而報價也從15萬飆升至了50萬。其中的貓膩不言自明,看似只有企業受到了損失,實則其中暗藏着蝴蝶效應。

假如現在有100個單位的財富,要以某種方式分配給10個人,理想的方式是1名管理者分得19個單位的財富,剩下的9個人各獲得9個單位的財富。一旦這名管理者變成了墮落的趙輝,以權謀私獨佔了45個單位的財富,甚至是54個單位的財富,那麼另外9個人就只能拿到5到6個單位的財富了。接下來就會出現一個社會性的問題,那9個人不願意,也不敢進行大額支出了。什麼是大額支出,具體到現實生活中,可以具象化爲買房、買車、結婚、育兒等等。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管理者若是普遍如此,必然會增加運營成本。長此以往,好的企業會逐漸平庸,平庸的企業註定難以爲繼,從而關門大吉,同時也會推高失業率。在整個過程中,賺得盆滿鉢滿的人只有墮落的趙輝們,而且他們往往會頂着精英的光環,成爲了所謂的中產階級。

結語

在《城中之城》,對於趙輝的監督大概率會由苗徹來完成,最終將其繩之以法,回到現實生活中,那些管理者又該如何監督呢?一下子就想到了李某峰,據說其的違法行徑都被大數據發現的,果真如此的話,個人認爲監管管理者遠比抓李某峰之流更有意義,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下的社會性問題。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